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26056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8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2005年09月02日10:55 第五节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 一、德国的生产者责任扩大 生产者责任扩大EPR(ExtendedProducerResponsibility)是指生产者对于产品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即产品的使用结束之后。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承担产品从生产到废弃对环境影响的全部责任,因此生产者必须考虑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确定、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弃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思考方法最初形成在德国,然后传播至整个欧洲。 这一生产者责任环节的延长,使得生产者必须在发生源抑制废弃物的产生,有动力设
2、计对环境负荷压力比较小的产品,其结果,在生产阶段就促进了循环利用,增大了资源的效率。EPR政策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一是产品在回收方面的物理性和资金方面的责任部分或全部地由地方自治体向上游的生产者转移;二是使企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具有考虑环境的动机。 二、注重实施的可行性 德国人把可行性论证和投入产出分析作为成功与否的核心,他们希望这一封闭物质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减少环境影响,更有助于降低工业流程和宏观经济的成本。德国工商界可以不断地从减少废弃物和提高企业内部再循环比例而获得巨大的潜在利益。这也正是驱使工商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废弃物管理的根本动因所在。 有一套行之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
3、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以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产业能够有市场,有利润,有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动力,有后续发展能力。这是循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经济环境。 在德国,倒生活垃圾需要付费。但是由于包装材料已由DSD企业成员付过费,因此不仅不用交钱,而且还有专业人员定期上门回收包装材料。如果消费者对包装垃圾不进行分类,清理垃圾箱的次数便会增多,消费者就要为此多支付垃圾清理费。这是“绿点系统”鼓励消费者回收包装材料的得力措施。 由于绿点标志使用费与包装材料的用量挂钩,产品价格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迫使生产企业从源头上想尽办法使产品包装简化及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而不把
4、绿点标志使用费转嫁给消费者。这就是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企业产品包装用量却增速减缓的原因。 三、政府与工商界的坦诚合作 政府与工商界的坦诚合作是达到避免废弃物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德国历来很受重视。通过对废弃物按不同材料来设定减少和再循环的目标,联邦政府强调工商界的自愿承诺,而法律约束只起到辅助作用。这种自愿承诺原则的最成功范例是工商界与政府之间达成的关于废旧电池、废纸、废汽车和建筑废料的回收和再循环协议。 1.废旧电池:早在1988年德国电池生产厂家和分销商便向联邦环境部做出承诺来自愿地促进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再循环。这一举措成为后来欧洲共同体关于电池的条例的先驱。依照这一
5、承诺,零售商们应收集顾客送回的废旧电池并将其送交有关处理厂,后者将电池按品牌和有无毒性物质进行分类。与此同时,电池厂家一致行动,已将电池中有害物质镉和汞的含量降低到了很微量的水平。此外,凡是含有有害物质的电池都作了明显的标记。 2.废纸:1994年10月,对造纸业、纸张进口业、纸品分销商、印刷业和出版业有着广泛代表性的若干企业协会和有关组织联合向联邦环境部提出了一项倡议和承诺,表示到2000年要使印刷品、办公用纸和绘图专用纸的再循环比例达到60%。在工商界的一致努力下,这一目标业已实现,而且远远超出原定目标,1995年这一比例已高达73%,1996年更达到94%。 3.废旧汽车:1
6、996年2月,汽车生产厂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分销商和汽车修理厂等汽车相关产业联合向联邦政府承诺,目标是到2002年将汽车中不可再循环的零部件重量由当时的25%降低到15%,而到2015年将到不超过5%。与此同时,他们在全德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废旧汽车回收和拆卸再循环系统。汽车厂商和进口商还作出承诺,免费向自己的用户回收使用期在12年以内的旧汽车。而以往这些汽车如果交给公共处理系统,每台得交200~300马克。 4.建筑废料:由房地产商、建筑设计部门和建材供应商组成的一个建筑工业协会对整个德国建筑行业进行了评估,最后向联邦环境部提出了自己的承诺,要在2005年以前将当前主要靠填埋处理的可再生建筑
7、废料减少一半。在德国每年共产生8500万吨建筑废料。德国政府对建筑废料管理的总的方针是减少对可更新废料的填埋,提高其再循环率。而在预制板材中尽量使用新材料以提高再循环率。在1996年约有3100万吨建筑废料得到再循环,剩下的被填埋。 四、循环经济有利于增加就业 翻开德国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材料,环保产业和就业机会总是被提到很高的位置,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一领域找到工作岗位,1990年大约有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