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255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研究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建筑产业也迅猛发展起来。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如何企业管理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首要问题。提高企业的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TU761【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98-01建筑工程是一项多工种、多任务、多工序交叉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倘若企业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实力,而管理
2、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那么仍旧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所以,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是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概述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概念,书上是这样描述的: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到建筑工程项目完成,通过项曰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额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目标”和“实现”。6首先是确定目标,目标是项目管理的大前提,没有明确目标的项目管理,一切行为都失去了目的性,什么都无从谈起。其次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实现日标是项目管理的唯一任务。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方法和手段,将一些
3、基本资源加以整合和运作,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等社会活动的综合。综合其本质也是一个有偿服务的过程———向业主提供专业化服务并收取相应报酬。按照这一观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基于业主的要求树立工程目标以及工程的各个分项目标,使施工管理方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目标管理法的前提。二、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6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淡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
4、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在生产中存在很多的质量问题、成本控制问题、以及奖罚不公等问题。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监督管理还不能
5、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1、将安全生产理念放在首位。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建筑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本地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
6、力。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设备、器材,确保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能做到及时,科学有效,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实施质量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的必然要求。6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认识质量管理,通过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建筑材料控制、施工人员控制、施工设备控制、施工记录控制等多方面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材料,通过材料进场验收、使用前复核、采购具有相关资质企业产品等方式,保障施工用建筑材料的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打下基础。施工过程人员的技术、工人的操作都会
7、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人员管理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施工设备管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通过选用适合工程的设备以及严格的设备操作,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为例,要根据工程量以及施工过程中每天用量进行合理的设备选用。并根据要求严格保障混凝土混合时间,保障工程用料的质量。3、实施成本管理。6建立投标报价压价预警机制,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地价最大降低幅度。造价最大降低幅度不应侵蚀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
8、控性原则二次分解到各成本中心,作为对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