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17394
大小:262.0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8
《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推导.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6卷第3期2012年6月JOURNALOFDAQINGPETROLEUMINSTITUTEVo1.36No.3Jun.2012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推导刘海龙(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累计注入量与注入时间的关系,以及见水前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前缘位置、
2、前缘压差、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采出端见水后,分析注入速度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累计注入量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以及采出端含水饱和度与时间的关系,建立见水后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见水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该结果为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各物理量之间的理论关系等研究提供指导.关键词:水驱油;一维驱替;恒压;驱替过程;含水饱和度分布中图分类号:TE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891(2012)03—0090—060引言根据非活塞驱替理论,在不考虑毛管力的水驱油过程中,水渗入油区后形
3、成一个油、水饱和度变化的区域,即混合区,在该区域内任何一点的含水饱和度随时间而变化[1].在驱替过程的理论研究中,通常应用Buckley—Leverett方程求解含水饱和度分布及地层驱替情况,Buckley—Leverett方程给出含水饱和度分布位置、注入量、含水饱和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在注入速度恒定的情况下,根据理论关系能够求解某一时间、某一位置的饱和度,进而得到含水饱和度的分布[2],并求解水驱前缘位置、两相区压力差、采出端含水饱和度等问题.目前,对一维水驱油驱替过程的研究也大多是把注入量作为已知条件.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一套井网一般是对多个油层进行开发的¨3],在没有
4、重大措施调整的多油层开发过程中,可以认为注采压差保持稳定l_7],而各油层的采注量分配是不断变化的[】n],因此在层间干扰_】、层系组合、多油层开发效果分析[1。等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应用恒压驱替渗流理论,而这方面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多见.水驱油恒压驱替注入、采出动态数据的一种求解方法是估算注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利用这一关系以数值迭代计算的形式得到采出情况_1,而该方法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关系并没有给出.另外一种求解方法是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模型、设定井底流压,不仅能够计算相关动态数据,而且能够得到含水饱和度的分布,但是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就不仅需要得到数
5、据结果,还需要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研究驱替过程中的内部规律,如见水时间与注采距离、孔隙度、渗透率就有确定的理论关系,而数值模拟方法很难得到各物理量之间类似关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以恒定的注采压差为驱替条件,推导含水饱和度分布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求解驱替动态、饱和度分布、水驱前缘位置、注入端至水驱前缘压差等问题,推导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的理论公式.1两相区域内压力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假设:一注一采,一维驱替;不考虑岩石、流体的压缩性;不考虑毛管力的作用;截面积为1m。,注入端收稿日期:2012—02—16;编辑:任志平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
6、010ZX05052)作者简介:刘海龙(1977一),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驱油田开发方面的研究·9O·第3期刘海龙: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推导压力为P,采出端压力为。,注采压力差为Ap=P。一P;开始注水为初始0时刻;注入端为z一0位置;注采两端距离为L,水驱前缘位置为L,水黏度为,油黏度为。,束缚水饱和度为s,残余油饱和度为s⋯根据相渗曲线计算的分流率f(S)、分流率导数(s),在驱替过程中某一时刻含水饱和度的分布见图1,相对渗透率、分流率、分流率导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见图2.1·0。.8叭[)l4O·2O图1采出端见水前含水饱和度分布图2相对渗透率、分流
7、率、分流翠导数关系曲线在某一时刻t,注入端至水驱前缘之间某一位置z有一一K『L/1+],(1)woJuz式中:为注入速度;K为砂岩渗透率;K为水相渗透率;K。为油相渗透率;为z处压力.对式(1)两边同时乘以并整理:一志妇·/lo利用式(2),能够计算两相区某一指定位置与注入端之间的压差.令Ap一P一,并对式(2)积分得△P一KJfdz,(3)o式中:S为含水饱和度;f(S)为分流率;Ap为注入端至.z处压力差;p为处压力.由Buckley—Leverett公式:z一Q,(4)式中:Q为总注人量;为孔隙度..设水驱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