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摩擦力的实验.ppt

探究摩擦力的实验.ppt

ID:52507558

大小:370.8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09

探究摩擦力的实验.ppt_第1页
探究摩擦力的实验.ppt_第2页
探究摩擦力的实验.ppt_第3页
探究摩擦力的实验.ppt_第4页
探究摩擦力的实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摩擦力的实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摩擦力的实验07届广东省惠阳市综合测试卷三706年江苏连云港市最后模拟考试1107年1月广东省汕尾市调研测试11(2)07年上海虹口区教学质量检测三182007年高考江苏卷13探究摩擦力的实验07届广东省惠阳市综合测试卷三77.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有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B.木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三次是相同的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

2、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实验次数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读数(N)1静止0.42静止0.63直线加速0.74匀速直线0.55直线减速0.3BC06年江苏连云港市最后模拟考试1111.(10分)为了测量两张牛皮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长木板A的上表面和木块B的下表面贴上待测牛皮纸,调整木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使B在A上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为已知)⑴一次实验中,该同学使B在A上匀速下滑,测量出θ=θ0.则牛皮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⑵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在斜面上做匀速运动很困难,请你对这个实验加以改进,克服这一困难

3、。θABtanθ0①简述你设计的改进方案:。②你设计的改进方案中,要添加的主要器材有:。③根据你改进的方案进行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使木块在斜面上向下运动,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运动情况,分析纸带求出其运动的加速度,进而计算出动摩擦因数打点计时器、电源、导线等07年1月广东省汕尾市调研测试11(2)11.(2)(6分)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A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利用如图B所示装置测量滑块与长1m左右的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4、,图中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木板的左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长度与木板相比可忽略),弹簧右端与滑块接触,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现使弹簧解除锁定,滑块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后,水平向右运动,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2.0×10-2s和5.0×10-2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卡尺示数如图C所示.①读出滑块的宽度d=cm.②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滑动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③若用米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为g,

5、则滑块与木板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各量均用字母表示)。L12B567cm010CA00.0光电门光电计时器显示屏ab5.502.751.1007年上海虹口区教学质量检测三1818.(7分)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景:站在悬崖下的人仰头望着生长在崖间的树,把手中的长绳抛向树干,由于绳端系着一块石头,所以绳便绕着树干缠了几圈,然后那人攀着长绳就上了崖顶。(1)请你就此人攀着绳子向上而绳却不滑落下来提出一个和摩擦力有关的问题。。(2)小辉同学认为绳在不被拉断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拉力F与绳子缠绕的圈数n会有某种关系,即如果绳子绕树3圈就可让一个质量为30

6、kg的少年攀绳向上而不滑落,那么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要通过此绳向上,绳子所绕圈数n就要大于3。于是他设计并做了实验。我们已知f=μN,μ<1,即f

7、3.8773.877钩码、塑料棒、棉线1个钩码测力计读数/N0.8620.2630.1190.0710.0470.047摩擦力/N1.0981.6971.8411.8891.9131.9132个钩码测力计读数/N1.7360.5350.2280.0710.0470.047摩擦力/N2.1843.3853.6923.8493.8733.873实验原理见图,图中每个钩码重为1.96N,在测力器一端施加向下的力,在使钩码静止时,从测力器上获得读数。下表是实验数据的记录。测力器(a)表中X处的值为。(b)从以上的数据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1.96-0.153

8、)=1.807在材料(绳、棒)确定后,摩擦力随绳的缠绕圈数的增多而增大。在绳所绕的圈数一定时,塑料棒与棉线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