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

家畜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

ID:5250407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家畜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_第1页
家畜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_第2页
家畜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_第3页
家畜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畜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家畜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对炭疽的诊断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促进炭疽病诊断和防治水平的提升。关键词:家畜炭疽病;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42-01炭疽被列为我国二类动物疫病,具有烈性和急性的传染特点,各类动物均会被感染,其中在食草动物中较为常见。如果感染病死动物的排泄物、血液和内脏未得到较好的处置,其中含有的大量菌体会对水源和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疫病传播,通过家畜的皮肤、呼吸道等途径传染,若不能得到较好的诊断和防控

2、,会形成较大的传染疫情。1家畜炭疽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1.1涂片镜检一般情况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患病动物的临床表征,可初步做疑似诊断。但为防止炭疽杆菌遇到空气后产生芽孢,因此,在排除炭疽之前,不可将动物解剖,需将患病动物的血液送去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查。首先可应用涂片镜检,采集濒死期患病动物末梢血液制成涂片,使用瑞氏和伊红美兰染液染色,如果可观察到带有荚膜并且菌端粗大平直的杆菌,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炭疽感染[1]。41.2细菌分离培养对于炭疽病的检查,还可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的方式,诊断其是否为炭疽病。具体方法:采集动物的组织

3、、渗出液和血液等对炭疽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如果采用患畜的骨粉或毛发等污染材料,需将其制为悬液加热,并且应用普通的营养琼脂接种,然后将其置放在含重碳酸盐的琼脂平板上,如果病料中存在有毒力的炭疽杆菌,便会形成灰色、光滑、单独的菌落,呈黏液样,表明放射性较强,同时形成荚膜;如果是没有毒性的蜡样芽孢菌和菌株,则会形成粗糙的、白色的菌落。1.3动物接种和炭疽沉淀反应诊断该疾病还可采用动物接种的方式,应用病料悬液和培养物悬液,准备皮下接种的小鼠和豚鼠数只。如果小动物在接种后1~4d后死亡,需进行分离鉴定和涂片镜检。炭疽沉淀反应的诊断应

4、用首先需稀释被检的病料,将其煮沸,持续20min后过滤,然后提取少许的澄清液,缓慢地加到含炭疽沉淀的血清小试管中,约1min后,在两种液体的交界处会产生白色的沉淀环[2]。2家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2.1积极将感染家畜隔离和封锁由于炭疽属于传染性疾病,因此,当地的动物防疫机构在收到疑似炭疽的疫4情报告后,需及时到达现场进行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且采集符合标准和规定的病料送至实验室进行诊断,同时将疑似感染了炭疽病的家畜同其他动物隔离,限制其活动范围。对于患炭疽病的死亡家畜尸体应严格禁止采用开放式的解剖方式检查,在实施采样检

5、查时,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执行,防止病原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形成永久的疫源地。2.2加强家畜炭疽病的预防由于炭疽病的疫源地形成之后较难在短期内根除。为此,属于炭疽疫病区中的易感染动物需在每年接受定期的接种。对于无毒炭疽Ⅱ号芽孢苗或炭疽芽孢,在接种14d后便会产生免疫力,免疫期长达一年。因此,接种预防是防止炭疽病的较好方法,做好宣传教育,让养殖户提高对炭疽病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性,并能够自觉预防该病的发生,以促使家畜能够尽早进行疫苗注射。2.3提升炭疽病的诊治水平炭疽病诊治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减少其发病率。为此,应加大炭疽病

6、诊治的经费投入,以提升畜牧兽医人员的防护级别,并且实验室诊断、皮张加工企业、畜产品企业和动物防疫检疫站的工作人员需注重自身的防护工作,特别对于处理疫情的人员,需注意自身的防护。同时,相关的畜牧部门应加强畜间检疫,做好人畜预防接种工作,提升免疫力[3]。4由于炭疽病的传染性较强,对于重要的家畜养殖基地,一旦发生疫情,将会导致较大的损失,因此,须做好炭疽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相关的兽医部门也应注重其工作,每年均需进行疫情防控,为家畜进行预防接种,减少疾病的发生,或防止疫情扩大化发展。参考文献:[1]刘永强.一起牛炭疽疫情的防控

7、及体会[J].甘肃畜牧兽医,2013,2(4):191-192.[2]韩英.一起牦牛炭疽疫情的扑灭与启示[J].中国畜禽种业,2010,2(10):156-157.[3]曹谦,周庆花,张生晓,等.同仁县牛炭疽流行和防治情况的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2(3):139-14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