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董小伟.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董小伟.ppt

ID:52483559

大小:2.4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4-0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董小伟.ppt_第1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董小伟.ppt_第2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董小伟.ppt_第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董小伟.ppt_第4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董小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董小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青山院中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教师:董小伟——杜甫说课内容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1、教材简介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落到四川。760年春天,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处。可不幸的是第二年的秋天,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被编辑在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诗五首》中它是其中情感特征

2、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学好本诗不仅能对我国古代诗歌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教学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教学目标分析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

3、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设计意图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教学方法分析设计意图: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2、交流、合作、探究设计意图: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目

4、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决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合作,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3、情境再现法设计意图:依据课文内容所需,创设适当的情境寓教于乐,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4、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分析在唐代文坛上,有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位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被称为诗仙;一位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大多体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今天

5、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面找同学来介绍一下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712—770)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

6、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二)整体感知1、师明确题目中的“歌”古诗中有一种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2、师范读全诗3、明确字词读音4、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解释)5、多媒体播放朗读(配音乐和动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

7、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三)合作探究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决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合作,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赏析第一节诗(叙事)(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学生回答: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

8、等词语呢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明确:“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