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69779
大小:2.1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8
《2013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蜡烛.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 *蜡 烛1.题目解读“蜡烛”表面是指老妇人为悼念红军烈士,在他坟头上点燃的自己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实际上是象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以及两国人民的战斗情谊。以“蜡烛”为题,一语双关。2.图解课文1.正音辨形鞠躬()拂晓()瓦砾()烧灼()间歇()屏障()匍fú()sǒng()立地jiào()答案:jūfúlìzhuójiànpínɡ匐 耸 窖﹒﹒﹒﹒﹒﹒2.据义填词(1):(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2):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3):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答案:(1)永垂不
2、朽(2)名副其实(3)精疲力竭3.走进文本(1)阅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并填在下面。时间:地点:人物:答案: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20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的一座桥前的方场。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起因:经过:结果:答案:起因:五个红军战士决定要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牺牲在必经的一块方场上。经过: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结果: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2)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答案:
3、她是一位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的老妇人。(3)文中对“炮火”的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品质。【知识链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作用如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②为情节做铺垫;③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分析环境描写的答题步骤: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根据
4、所掌握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写出答案。(4)“蜡烛”在文中有怎样的特殊含义?答案: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