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pdf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pdf

ID:52460835

大小:192.6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27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pdf_第1页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pdf_第2页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pdf_第3页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pdf_第4页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人体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也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人体寄生虫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三部分。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及其它相关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及培养创新精神。使

2、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的人体寄生虫病和防治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了解寄生虫分类学的重要依据及寄生虫生活史各期基本形态,形态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2.掌握寄生虫生活史及生活史各期对宿主的危害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3.通过学习寄生虫的生活史过程,掌握寄生虫的流行和传播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二)基本能力1.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理解能力

3、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阐述形态和机能,生态与流行,免疫与致病等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原理,引导学生把寄生虫的形态与病原学诊断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3.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4.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学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三)参考学时理论课教学时数32学时,另外有配套的实验教学课24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是4:3。二、基本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及寄生虫学的研究与

4、发展方向。第二章第一节了解:寄生关系的演化。掌握:寄生、共栖、互利共生、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第三章第一节掌握:1.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直接型的土源性蠕虫,间接型的生物源性蠕虫,寄生虫的生殖及其世代交替。2.寄生虫及其类型(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3.宿主及其类型(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及转续宿主)。第二节了解: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第三节了解:寄生虫的生殖潜能。第四节熟悉:寄生虫的分类系统。第四章掌握: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第五章了解:1.寄生虫的免疫应答-。2.寄生虫诱导的超敏反应。

5、掌握:1.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类型及其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2.寄生虫抗原。3.免疫逃避。第六章了解:多寄生现象。熟悉:幼虫移行症的特点,引起幼虫移行症的病原及感染途径、感染方式、致病。掌握:1.感染阶段(感染期)、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病、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的概念。2.幼虫移行症(内脏幼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异位寄生和异位损害的概念。第七章第一节掌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第二节掌握: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第三节掌握:1.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

6、的概念。第四节掌握: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第二篇医学原虫学第八章了解:1.原虫的致病机制。2.常见医学原虫及其分类。熟悉:原虫的生理(运动、生殖、营养与代谢)。掌握:1.原虫的基本形态结构、生活史类型和滋养体及包囊的概念。2.原虫的致病特点(增殖作用、机会性致病)。3.机会性致病原虫的概念。第九章第一节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影像学诊断。熟悉:1.病理变化。2.血清学诊断掌握: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结构特点。2.生活史。3.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4.病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5.流行因素、环节和防治原则。第二节了

7、解: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蜓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齿龈内阿米巴等原虫。滋养体、包囊的形态结构,与溶组织内阿米巴比较。熟悉:1.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的形态结构,与溶组织内阿米巴比较。2.迪斯帕内阿米巴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鉴别。第三节了解: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如耐格里属阿米巴、棘阿米巴属阿米巴的感染途径、方式及致病特点。第十章第一节了解:1.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体的形态结构。2.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3.利什曼病的危害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