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pdf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pdf

ID:52455225

大小:369.4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7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1页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2页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3页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4页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双月刊)2008年第1期(总第32期)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董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摘要: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不足日益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使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本文基于中国30省区1998~2004年面板数据分析了能源效率变化趋势,考察了我国能源效率(能源强度倒数)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满足U型曲线关系。研究证实这种U型关系的确存在,并发现在国内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我国能源强度的拐点出现在人均GDP较低的水平上。同时,本文实证考察

2、了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等一系列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这些因素对能源效率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基于本文的主要结论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关键词:能源效率;能源强度;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301(2008)0100081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使用效率水平取得显著提高。按照1978年不变价计算,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由1980年约15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04年约5吨标煤/万元。但是,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能源效率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根据世界

3、银行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按照2000年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为22.6吨标准油当量/万美元,在所考察的!12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70位,较2000年世界排名第63位有所下降。相比较,2004年英国能源强度为13.4吨标准油当量/万美元,日本、德国和法国分收稿日期:20070829;修回日期:20071210作者简介:董利(1973),女,河南安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8INDUSTRAILECONOMCISRESEARCH别为15.4吨标准油当量/万美元、16.3吨标准油

4、当量/万美元、16.9吨标准油当量/万美元。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环境约束日益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使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200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单位GDP能耗列入经济政策,用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转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的决心。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重工化倾向较为突出,这对促使中国能源强度上升形成很大压力。因此,探讨转轨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能源效率的关系是一个迫切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着重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以下问题:(1)中国能源效率的

5、变动趋势如何,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U型关系,即能源强度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源强度逐步下降。换言之,由于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互为倒数,这意味着检验我国能源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所描述的倒U型关系。(2)实证考察经济结构、对外开放、市场化和能源结构等一系列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并且基于本文的主要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一、相关文献从英美等发达国家历史统计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这些工业化国家能源强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而后逐渐缩小的变化过程。这意味着这些

6、国家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这是因为经济发展通常伴随有工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它反过来又会影响能源消费。有关研究显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工业能源使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工业能源消耗强度接近于零。当工业化生产进入最高峰时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会明显提高;而进入后工业[1]化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型产业转向服务主导型产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则会逐渐下降。[2]也就是说,能源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根植于著名的库兹涅茨工业化模式。[3]围绕能源强度库兹涅茨假说,很多学者运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验证。

7、Jnicke考察国[4]别样本数据发现,能源强度在经过一个峰值平台后会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趋于下降;Galli运用1973~1990年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样本数据分析表明,能源强度随收入水平上升呈现一种倒U型[5][6]关系。Judson、Schmalensee和Stoker、Medlock和Soligo也得到类似结论。然而,也有学者得到不[7]同的结论。Grossman和Krueger基于国别样本数据的研究表明,能源强度在低收入国家随着收入增[8]长而增长,在高收入国家则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Phillip在对Sub-SaharanAf

8、rica和全球38个国家[8]截面数据样本数据分析中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Phillip发现在非洲地区能源强度与人均GDP呈现U型曲线;而基于全球38个国别(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