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

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

ID:5243086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_第1页
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_第2页
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_第3页
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_第4页
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批评实践教学先锋指南  摘要:维特根斯坦曾说:“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使用之中”,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研究文学的专业学科语言,其意义必然亦必须存在于它的使用之中,然而就目前国内高校的文艺教学实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文学批评实践教学极少受到高校的重视,更不用提相关教材的完善情况,因此,由赵炎秋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批评实践教程》的及时问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国内文艺教学上存在的巨大弊病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拯救。关键词:文学批评实践教程实践性全球性视野与时俱进初识《文学批评

2、实践教程》,一股按捺不住的欣喜和激动由然而生,对于空有满腹经纶却倒不出饺子的广大中文系学生甚至是研究生来说,这部文学批评实践指南的及时问世犹如雪中送炭。一、全面系统自成一体6《文学批评实践教程》囊括了俄国形式主义、象征主义、英美新批评、意识流、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二十世纪西方各大主要的批评流派。全书分23章,共介绍了23个批评流派。每章包括基本理论、批评方法、作品解读、解读范例等四个部分。基本理论介绍这一流派的理论框架和主要观点,批评方法部分介绍这一流派常用的批评方法与技巧,作品解读部分运

3、用这一流派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两到三部作品,范例介绍部分大多为出自该流派大家之手的一些经典文学批评范文。这样的编写不仅内容丰富充实、脉络清晰,而且这种理论之后紧跟方法,方法之后紧随操作,操作之后再附以大家经典手笔以作为实践示范,循序渐进、稳打稳扎,使得整套教材自成一体,攻不可破。读者一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大可不必求助于人便可无师自通。二、高度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6作为一部文学批评的实践指南,操作实践部分是该书的核心优势和成功所在。全书自始至终紧扣中文系学生的特点,围绕批评实践组织内容。正是遵

4、照“学以致用”这一核心宗旨,所以在每一个章节里,编者们才先对相应批评流派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观点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扫描与介绍,然后再根据该流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提出了一套相应的指导批评操作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如:第1章俄国形式主义,编者先对俄国形式主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再根据俄国形式主义反对根据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及哲学或心理学去研究文学,强调文学的独立自主性,而主张从文学内部的语言、结构功能等方面研究文学的独特规律,并提出了三点具体的操作要求:一是要强调诗学研究上的科学实证主义立场,注重事

5、实,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具体分析,重点研究语言,用语言的方法来分析文本。二是关注形式方面的要素,比如对语言、结构、节奏进行审美阐释。对于叙事作品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事件和结构的关系、事件的编年顺序和事件在叙述中实际顺序的关系。此外要注意对文本中“陌生化”原则进行解析。三是要揭示艺术发展的内部规律,发现艺术内部固有的形式。接下来便运用形式主义对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从语言、节奏、结构等方面做了精妙的解读。其中,编者运用雅各布森的“聚类轴”观点对该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6在

6、对作品解读示范之后,编者还特意附上该批评流派的知名作家的经典批评之作供读者鉴赏、模仿、学习。如第一章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引用了日尔孟斯基对普希金《为回到遥远的祖国的岸》的解读和洛特曼解析《叶普盖尼·奥涅金》的“矛盾原则”一文,意识流一章引用了荣格对《尤利西斯》及乔伊斯的评价,叙事学一章引用了拉康对爱伦·坡《失窃的信》的分析,存在主义一章引用了萨特对加缪《局外人》的评论以及海德格尔用其存在主义的艺术真理观解读“壶”与“农鞋”一文,等等,国际国内各大名家之经典批评作品尽荟萃于此,实乃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

7、这样的设置让阅读本教程的读者们不仅能够了解各个批评流派的基本理论与批评方法,更能了解具体的批评过程和操作程序,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理念与方法去解读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并试着自己动手去解剖一只“麻雀”。即使这种尝试在最开始时有模仿痕迹的存在,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为模仿实际上是进步的必然阶梯,关键是迈出这一步。关键的第一部迈出之后,只要持之以恒、模仿的痕迹自然会越来越少,批评技巧的最终成熟也终将是水到渠成之事。三、全球性视野6《文学批评实践教程》的第三大亮点在于它的全球性视野。本书的作者基本

8、上为湖南高校中文系教师,尽管作者的来源具有地域性,但这并没有造成教材视野上的局限性。作者们最大限度地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高瞻远瞩,放眼全球,在强调实践性的同时注重科学性和开放包容性。在某种意义上抓住了中西文论的契合点即客体本质对象的相通性。虽然中西文论对文学规律的认识不同、表述不同文学规律的认识不同!表述不同,但作为理论研究客体的复杂的文学现象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本书的作者正是在这一思路下在编写的过程中兼顾了中西文学与文论,并对二者进行了融合。例如象征主义一章中不仅详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