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29296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7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内容(第二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不确定、能力、养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结果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种树人总是隔三岔五、不定量地给桃花心木浇水,大家对他这奇怪的举动都充满
2、了疑问,我也是,脑子满是问号?但现在我最想知道的是种树人这种奇怪的种树方法结果种出的树会是怎样的?——默读11~16自然段,找出答案——生答板书(勃勃生机、不会枯萎)二、品读课文,领悟道理。1、这就更奇怪了,没规律、不定量的浇水桃花心木反而长得愈勃勃生机,反而不会枯萎,到底种树人这样做内藏什么玄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育树人,相信你们能解开这个谜。(送锦囊:1、自由读12、13自然段,划出种树人说的话;2、联系上下文,大胆谈谈自己的阅读见解)2、同位交流——指名说(不确定指什么?)——相机朗读3、小组活动:理解得真好。你
3、们似乎都成了种树人,阅读不光用脑,还得用心体会,用心靠近文中的人物,就能心意相通。老师送大家一个锦囊,等会发到4人小组长手里,按照上面的要求开展活动,看哪一组组织得最成功(4人小组一起把12、13自然段读一遍,A位同学扮演文中的“我”,针对种树人的做法提出疑问,BCD位同学扮演种树人,回答提问)——采访行动4、想象说话练习:看来你们很明白种树人的心意,种树人可谓用心良苦,如果你是种树人栽种的其中一棵桃花心木,面对他这种做法,你可能因缺水而枯萎了,你可能茁壮成长,你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5、引读:种树人的一番话语义深长,不仅使我非
4、常感动,也使我恍然大悟,请读下去。6、作者觉得育树和育人的道理一样,你同意他这说法吗?(解决: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不确定的,养分、能量在文中指什么?)三、深化升华,体会写法1、作者从育树讲到育人,这种表达手法叫借物喻人。2、育人与育树有相通之处,对人呵护有加,犹如温室里的花草,使他难以应对挫折和变化莫测的社会,如果让他在自然社会中生活,接受困难和挫折,才能磨练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3、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成功,有喜悦,有艰辛,有挫折,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敢于面对生活中的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从小注意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即使将来离开了父
5、母、师长,也一定能像桃花心木一样独立成长,长大成才。4、这段话对我们人生有很大启发,让我们再读一遍把它作为人生座右铭。5、完成堂上练习——订正6、作业:1、摘抄你感悟深的文段;2、把你学了本文所得与父母长辈交流一下板书6桃花心木育树方法道理结果没规律经受考验勃勃生机不定量独立自主不会枯萎??育树=育人课堂练习设计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会()。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努力生长。1、熟读课文,完成填空。2、这里的“不确定”意思是(),这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也有很多不
6、确定,如()。从划线句子我体会到()3、上述一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这样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的表达手法叫(),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来比喻(),借()比喻()。设计意图第一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填空练习帮助学生背诵重点语句,形成积累。第二题通过品读文本,准确把握语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抓关键词语,从中受到启发领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推想关键词、含义深的句子意思体会,融入自己的感受,并初步学习
7、其表达效果。第三小题是训练学生阅读概括段意能力,根据文本学习文章写法,尝试迁移,便于日后写作运用。课堂练习的设计是通过练习设计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克服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提高教学效益。掌握一种技能需要一定量的有针对性、呈序列的练习。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进行巩固和总结,突出学科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坚持阅读与训练同步,进一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这三题课堂练习检查考评了学生的分析理解、阅读概括、领悟体会、欣赏评价、拓展运用几方面的水平
8、,既与课堂教学相配合,也体现了高年级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本节课的课堂练习设计坚持阅读与训练同步,积累与理解同步,感悟与内化同步,拓展与提高同步,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遵循学生的认知、阅读规律,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最近发展区而设计的,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训练。承担着巩固知识、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