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

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

ID:5242765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6

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_第1页
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_第2页
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_第3页
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_第4页
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研究和处治对策  摘要:本文以某高速公路K14+370~K14+600处路堑边坡坍滑为例,结合现场调查以及地勘资料,分析边坡坍滑原因,对边坡稳定进行计算分析,提出整治方案,整治后边坡达到预期效果,满足行车安全要求。关键词:挖方高边坡;坍滑机理;抗滑桩Abstract:inthispaper,takingtheK14+370~K14+600slopecollapseasanexample,basedonfieldinvestigationandgeologicalexploration

2、data,analysisofslopefailurereason,fortheanalysisofslopestability,putsforwardthecontrolscheme,thesideslopetreatmenttoachievethedesiredeffect,meetthetrafficsafetyrequirements.Keywords:excavationofhighslope;failuremechanism;anti-slidepile中图分类号:TU7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

3、编号:2095-2104(2013)1引言8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挖方高边坡路基。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及环境因素,路堑高边坡开挖过程中常会诱发山体坍滑。边坡失稳破坏将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对建成后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存在安全隐患。本文所述坍滑边坡位于某高速公路K14+370~K14+600段,现已施工完毕,并投入正常使用,运营良好。2工程概况本段边坡周围公路交通发达,区内属剥蚀丘陵地貌,自然坡度15~45°,地表植被发育。原设计边坡有三级,边坡最大高度约35m。自K14+520

4、向小里程方向第一、二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加固,坡率均1∶1,锚杆长均为6m;自K14+520向大里程方向采用实体护面墙防护,坡率为1∶1。当施工开挖接近路基标高时,边坡出现坍滑。3地质概况3.1地质构造坍滑边坡所在区域构造属粤中地块,燕山期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中、新生代属陆缘活化造山带的一部分,出现了大面积的岩浆侵入。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构造较发育,褶皱构造欠发育,仅上古生界~中生界出现开阔型及部分闭合型褶皱,构造线多为北东~南西向,部分为北西~南东和近东西方向。挖方段内未发现新断裂构造和活动断裂。近代无

5、中强震记录,属相对稳定地块。3.2地层岩性8勘查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层(Qel)和寒武系八角村群(∈bc)浅变质粉砂岩、混合花岗岩。粉质粘土:红褐色,褐黄色,稍湿,可塑~硬塑,粘性一般,含少量砂粒及碎石,稳定性差,厚度0.50~3.50m。寒武系八角村群浅变质粉砂岩、混合花岗岩。强风化浅变质粉砂岩:红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碎块状、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厚度3.70~45.80m。强风化混合花岗岩:黄褐色、灰白色、灰黄色、灰褐色、灰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中风化石英脉碎块,厚度1

6、.70~38.80m。中风化混合花岗岩:灰色、灰白色、灰黄色、红褐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夹强风化薄层,厚度2.50~15.76m。3.3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勘探期间于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由于各岩土层分布不均,厚度变化大,造成孔隙含水量微弱,富水性较差。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中~微风化岩层,局部裂隙发育,裂隙连通性较好,渗透性较强,致使地下水的渗透性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较大。钻孔中显示水位深度为1.90~36.95m。4边坡坍滑概况8K14

7、+370~K14+600段挖方边坡最大高度35m,边坡坍滑范围长约60.0m,宽约175.0m,滑体厚度约4.3~8.9m,面积约8657m2,主滑方向161°,大致呈簸箕状,属中层土质滑坡。该滑坡体周界清晰,分带明显:滑坡壁高约0.4~0.7m,产状为160°∠72°,壁面擦痕产状为165°∠65°,壁前形成8~20cm的拉张裂缝,滑坡两侧周界为剪切裂缝,宽约3~15cm,高约0.2~0.5m,东侧产状为190~225°∠69~75°,壁面擦痕产状为165°∠65°,西侧产状为10~35°∠75~82°,壁面

8、擦痕产状为160°∠62°。(滑坡现场见下图)通过物探勘查和地面观测显示,坍滑体形成后仍保持缓慢变形,其滑坡壁高度增大0.1~0.3m,后缘拉张裂缝增大1~5cm。该边坡除目前已滑动的范围外,边坡区仍有相当规模的不稳定岩土体分布,其在边坡施工、雨水的影响下,有可能引发新的大规模滑坡。5边坡坍滑原因分析8由于边坡开挖产生卸荷效应,坡体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坡面附近由原来的三向受压状态变为单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