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27550
大小:1.03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深圳南山中英文学校教学辅助大楼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建筑┃建筑设计┃URBANISMAND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DESIGN深圳南山中英文学校教学辅助大楼设计TheAuxiliaryTeachingBuildingDesignofShenzhenNanshanChineseandEnglishSchool■高基伟■GaoJiwei[摘要]文章从校园空间形态入手,结合场地特征,从建筑四、空间策略层,方便日常的独立使用;把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的空间策略、功能策略和造型策略,对深圳南山中英文学在如此狭小且特殊的区域建设一栋8层的建美术
2、教室等主要教学功能用房设置在建筑的2~5校教学辅助大楼的设计构思进行了分析解读。筑,对原有校园空间结构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首层;将活动室、行政办公用房设置在建筑的6~8层,先,它占据了原有校园空间的一处开放节点,势必各功能之间通过2部楼梯和电梯进行竖向交通联系[关键词]场地空间功能流线造型改变校园东西方向空间渗透的格局;其次,8层的和疏散。建筑无论从高度上还是体量上对原有周边5层的教六、流线组织[Abstract]Thisarticlestartsfromthecampusspaceform,co-学楼都会产生
3、视觉上的冲击;再则,作为校园未来在流线组织上,建筑平面共设置5处楼梯单元。mbineswiththesitecharacteristic,andanalyzestheauxiliary的核心建筑,其标示性必须明确的予以体现。因此,这5处楼梯单元除了进行竖向交通组织,也是空间teachingbuildingdesignofNanshanChineseandEnglishsch-建筑怎样减小对环境的压迫感,建筑以何种姿态介形态构成重要的元素。oolinShenzhenfromthebuilding'sspacest
4、rategy,functional入场地、融合环境以及建筑如何重塑场所精神是设进出大礼堂的人员,主要通过建筑首层南北两strategiesandmodelingstrategies.计的出发点。侧依附于架空骑楼的4部楼梯进行集散。其中,东现有建筑规定了校园的空间结构,其形体及位侧的2部楼梯贯穿建筑各层,西侧两部楼梯作为独[Keywords]venues,space,function,flowline,modeling置都对新建建筑的走向都有着一种约束性法则。设立的竖向单元联系礼堂和二层平台。计在演绎新建建筑风格
5、及形体特征时,首先是从空对于出入教学楼的人流,采取的设计策略是通一、项目背景间整体上把握建筑的尺度。在体量处理上采用减法,过在建筑首层东侧设置独立室外楼梯将人流有秩序深圳南山中英文学校(原名白石洲中小学校)将建筑中部东西方向2~5层的空间打开,这样可以的引导到二层平台,再依次进入南北两侧的门厅;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白石洲,北临深南大道、西临沙引导和延续东西方向的视线渗透、融合校园环境。也可直接在首层南北骑楼,通过楼梯间到达各层。河东路,东临石洲中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校同时,控制并弱化了建筑在环境中的视觉体量。从
6、七、平面组织创办十三年来,学习和运用常青藤教育原则走出了运动场往东看,建筑宛若一个中空的混凝土盒子镶单元平面采用8×8m的轴网模数,横向3个轴一条本土教育国际化的路子,深受社会的赞扬和关嵌在平台基座上,显得稳重和内敛。从东往西看,网、纵向7个轴网的布置,做到最大化利用现有基注。随着学校的发展及知名度越来越大,现有的教中空的洞口犹如画框,将对面的运动场框入画中。地的可使用范围。每个柱网单元恰又满足了25~学场所很难满足教学规模扩展的需要。学校决定建逐渐走进,垂吊的钢桥从中空的空间上空穿过。不30人普通教室的使用要
7、求,其余功能房间如大礼堂、设一栋高标准、符合时代要求及学校精神的综合教但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又与现有建筑南北连廊形成会议室、教研室、行政办公用房、活动用房等均以学楼,建成以后高中部与主要的教研办公将设在此视觉上的对话,赋予空间层次和趣味。此轴网为基本模式单元进行自由组合,有序且不失大楼内。空间的减法还自然的建构了一个半开敞的庭变化。二、校园环境院,这处位于二层平台的庭院是建筑空间最重要的教室位置的分布首先考虑的是尽可能南北向布校园现有入口位于东侧的石洲中路上,人行主一个节点。它不仅暗合了该位置原有篮球场“充满置,
8、用足场地南北侧的宽度、东西向布置的教室控入口与车行主入口分开设置。现有教学楼分高中部、运动活力”的场地意向,并赋予了集会、交流、互制外窗与场地西侧运动场之间的距离使之符合设计初中部、小学部,建筑形体均为底层架空2m、5层动等新的主题及人文气息,再现了自然与生活化的规范的要求。这样衍生出,每层平面呈U字形布置高的南侧单廊式体量。校园整体布局为行列式的空图景。使之成为整个教学楼最具空间魅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