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的设计.pdf

一种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的设计.pdf

ID:52400345

大小:1.02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一种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的设计.pdf_第1页
一种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的设计.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一种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的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TQl72·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秘89(2017)03-55-02[DOIll0.13697/j.cnki.32-1449/tu.2017.03.022一种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的设计1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计沈帅(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51)在建材、矿山等行业,块状物料的转运、卸料是保证生产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连续物料输送设备通过传统卸料溜槽将块状物料向下级受料设备转运过程中,由于对各种情况考虑不周或者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很容易导致细粉状物料与空气的混合,形成粉尘外扬,污染环境,影响员工健康。采用传统卸料溜槽的一种典

2、型布置如图1所示,由于溜槽与皮带机导料槽之间、导料槽与皮带面之间很难实现完全密封,含有细粉状物料的块状物料在从上游提升机到下游皮带机的卸料过程中,由于卸料高差的存在,导致细粉状物料与空气的混合形成含尘气体,从各种缝隙中泄漏出来造成粉尘污染。本文在对现有的技术基础改进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可降低输送块状物料时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减少连续物料输送设备向下级受料设备转运块状物料时的粉尘外扬,从而控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上图1常规卸料溜槽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技术方案是在卸料溜槽进料口垂直正下方底板加装带有重锤式卸料阀的细粉状物料分离管。带有细粉状物料的块状物料从溜槽的入

3、料口进入,在向出料口运动过程中细粉状物料通过筛格板进入集料斗,细粉状物料从集料斗通过带有重锤式卸料阀的细粉状物料分离管进入下级受料设备,块状物料从溜槽出料口进入下级受料设备,见图2。从而实现将块状物料中的细粉状物料分离单独卸料,减少了粉尘外扬,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图2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示意图2方案实施时需注意的问题为了保证物料的卸料顺畅,筛孔长边方向应与物料料流方向一致,筛格板部分可采用扁钢并排构成,筛孔的宽度即扁钢之间间距根据块状物料的粒度合理确定,间距应小于块状物料平均粒径。积料斗进口大小须大于筛格板大小,以避免细粉状物料的泄漏,见图3。筛格板图3

4、筛格板部分示意图卸料溜槽倾斜角大于物料静止时与槽体的摩擦角,需具有一定垂直高度来安装细粉状物料分离管,当溜槽垂直高度比较高时可以采用多个细粉状物料分离管并排布置见图4,从而提高了细粉状物料分离效率。卸料溜槽出料口上方设置有收尘口。收尘口直接与收尘器收尘管道相连接。块状物料中夹带的细粉状物料先进行分离,避免了一部分细粉状物料直接进入收尘器,从而减小了收尘器的循环负荷,再通过出料口上方的收尘口将块状物料运动到出料口时产生的粉尘直接吸收,减少由于下级受料设备密封不严密所造成的粉尘外扬。永淀工疆些丝一55—图4多个细粉状物料分离管并排示意图3小结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

5、槽的改进实质为将细粉状物料与块状物料分开下料,通过重锤阀的控制,减少了细粉状物料的下料高度。通过在出料口上方设置收尘口,可以在物料到下级受料设备的卸料区更好的形成负压,避免了粉尘外扬。与传统溜槽相比,降低粉尘外扬的卸料溜槽可以将细粉状物料与块状物料混合卸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控制到最低程度。(编辑:于欢)(收稿日期:2017—02—27)柏糟粕柏糟粕镌始柏转哟砖哦喘转棒转砖黾蔓阜转始柏始抛柏柏瑰砖转糟砖转始枯蝴鞫蝴蚺蝴蚺嗍蛾蝴蝴l舅l韩I掸鳃l蝉醴蝴蚺蝴l舅l醇I毋I野-鲥晴蝴嗡蚺蝴蝴蝴嘲Ig柏柏110_l目啦哟抛(上接第51页)气轮机为1.2,一般取4,J7、

6、7二转速,竹一转子质量。通过上式计算本次加试重为2000g,输入试重大小再次测量,并确认测量,当转速再次达到日常生产转速115r/min时,选粉机鼠笼振动位移为0.28mm,相位为87.320。加试重及配重的层面见图3。以加试重位置为0位,根据平衡计算结果,将配重2141.90g,加在延旋转方向在317.73。的位置,见图4。熊U义//\7fN钟‘≮^、垆刘/

7、!、//

8、\^Ⅵn、、。目u莹。、⋯\图3加试重及配重的层旋转方向图4试重及配重位置再次开机后,测量平衡后选粉机的振动数据,结果是当转速再次达到日常生产转速115r/min时,选一56一粉机鼠笼振动位

9、移为0.12ram,相位为48.62。。根据选粉机结构,单面动平衡振动值降至0.15mm以下即可,最终平衡结果见图5。3小结图5最终平衡结果水泥行业立磨选粉机系统由于部件笨重,当质心发生偏移造成动不平衡时,所加试重质量较大。对立磨选粉机动平衡从传感器选型到具体动平衡操作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技术不需要拆卸设备,具有维修费低、时间短等优点,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应怀樵.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8[2]杨国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实用技术丛书[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1.[3】刘庆涛,王长波,孟庆林.本钢炼铁厂

10、现场修复大型离心式风机动平衡技术的研究及应用[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