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pdf

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pdf

ID:52381661

大小:409.7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pdf_第1页
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pdf_第2页
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pdf_第3页
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pdf_第4页
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期(总第149期)煤化工No.4(TotalNo.149)2010年8月CoalChemicalIndusAug.2010硝盐工业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唐文骞路利民(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济南250013)摘要分析了我国硝盐工业生产的现状,简述了硝盐生产方法,认为发展直接法生产硝盐有利于我国硝酸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新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压力等问题,就硝盐工业发展中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碱吸收塔的设计,降低尾气NO,浓度及处理方法,降低蒸汽消耗,0SL0结晶器设计及优化操作,0.45MPa(A)压力段的直接法工艺开发等,上述意见将有益于提高现有硝盐生产水平及

2、其后续的发展。关键词硝盐碱吸收蒸发器结晶器文章编号:1005—9598(2010)一04—0007—05中图分类号:TQ115文献标识码:A生产厂增至20多家,生产能力约80×10t/a。我国硝1我国硝盐工业生产现状盐生产除满足国内医药、染料、化纤、玻璃、建筑等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外,据2009年1月~l1月化工产品海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总称为硝盐。近20年来,我国关进出口统计,亚硝酸盐净出口35891t,创汇1601万硝盐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如1984年全国硝盐生产厂美元,我国从一个硝盐进口国已变为硝盐出口国。有1O多家,产量1O.75×10t/a,到2008年全国硝盐2008年

3、我国硝盐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方法见表1。表1我国硝盐主要生产厂家及其生产方法、产能和产量(2008年)生产厂家生产方法生产能力/104t·a-全年产量/10t·a山东海化华龙硝铵有限公司直接法16.O583一一37石家庄市井陉矿务局风山化工厂直接法8.O山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尾气法2.5山东新昊化工有限公司直接法8.O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直接法5.7吉化集团化肥厂尾气法O.5湖北襄樊天九化工有限公司直接法6.0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尾气法4.O福建省邵武化肥厂尾气法+配气法4.0杭州先进富春化工有限公司尾气法1.5太化集团硝酸厂配气法2.O山东临沂鲁光化工厂直接法+尾气法3

4、.O杭州龙山化工厂直接法2.0川化集团硝酸厂尾气法1.O从表1可见,国内硝盐生产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收稿日期:2010—03—24作者简介:唐文骞(1938一),男,1963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尾气法,直接法生产能力居主要地位,该法生产规模化学工程系,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全国化工硝酸硝盐大、自动化水平高、生产条件好。如海化16×10t/a协作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硝酸、硝铵、硝盐硝盐装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装置,生产工艺先进。的设计工作。而尾气法多数生产规模较小,万吨级以下生产厂居8煤化工2010年第4期多,基本上沿用2O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产方法,吨开发0.13M

5、Pa(A)直接法生产硝盐5kt/a的工业生产装产品能耗高,生产条件较差,亟待改善和提高。置,是直接法最早的硝盐生产装置,至今仍在运行中。1996年山东省化工规划设计院为海化华龙硝铵2硝盐生产方法简述厂设计的50kt/a直接法硝盐装置,将氨氧化压力提2.1尾气吸收法到0.21MPa(A),出氧化炉气体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硝酸尾气吸收法⋯,按硝酸装置吸收压力不同,之后的200℃~250~C的氮的氧化物气体,直接进碱吸划分为:(1)常压法(其吸收压力为0.125MPa~0.210MPa收塔制取中和液。中和液的后处理,采用先进节能的(A)),包含硝酸尾气增浓法和配气法等;(2)综合

6、法二效蒸发,蒸发后的溶液进入可利用显热和硝盐结晶(其吸收压力为0.35MPa(f));(3)加压法(吸收压力为热的OSLO结晶器。该装置取得预期效果,之后在此基0.45MPa~O.80MPa(A))。这3种方法的共同点是用20%~础上,国内建设多套60kt/a、80kt/a的硝盐生产装置。35%的Na2CO。水溶液在大型填料塔内吸收硝酸尾气中从上述来看,现正在运行的直接法生产装置中和含NO0.2%~1.0%的气体,再把吸收后的中和液(含液中=l5~28,产品中NaNO2/NaNO3=1:1~1:1.6,I_dlU3NaNO2~350g/L,NaNO3~50g/L,Na2CO

7、32g/L~5g/L)送至蒸无论中和液或产品中NaNO/NaN0。比例均不高,主要发、结晶、分离等加工工序来生产亚硝酸钠,分离后的原因是碱吸收空间分配不合理,尤其第一、二碱吸收亚硝酸钠母液,经硝酸转化为硝酸钠溶液后,送至另一套系统,经蒸发、结晶、分离等工序,生产出硝酸钠。塔吸收空间至关重要。此外,还存在硝盐尾气N0浓度过高,中和液或转化液浓缩时蒸汽消耗太大,由于硝酸尾气吸收法生产硝盐是硝酸生产的附属装结晶颗粒细,过滤时硝盐细颗粒损失大等问题。置,其目的是为了处理硝酸尾气中的N()而副产硝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建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