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80731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浅谈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摘要: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本,作业设计的目标必须反映新课标的理念,本文结合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从作业的分层性、系统性、趣味性等角度谈一下数学作业设计;并从评价主体、评价沟通、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关键词:课程标准作业设计形式评价优质高效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追求。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将教学的每一环节务实优化。作业,作为教与学互动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作业设计方面新课标比旧教材考虑得多的就是多元化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那么作业设
2、计如何落实和实现这些目标,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一、作业设计要体现“三性”1•作业应体现分层性由于学生在自身发展中存在个性的差异,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以及学习目的、态度、情感和意志品质等都会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通过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基础较差的学生。A、B、C三层人数分别为25%、5
3、0%、25%,分层由教师掌握,不公布每位学生层次,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出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1•作业设计应具有系统性作业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同样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渐进有序展开。如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数学作业可分为课前作业,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前作业应发挥学生情感的积极功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于学生先前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处于准备状态,以促进学习的迁移。课内作业应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同时用于反馈了解学
4、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2•作业内容应体现出趣味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在作业设计中保证数学作业的“质”的前提下,设计具有趣味性、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口编习题、计算类题冃、表述类题冃(如单元小结、学习体会、数学故事、小论文等)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感受作业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二、作业评价新课程标准屮强调评价的0的是全面了解
5、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更应成为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步的重要手段。改变评价目标、内容与方法是“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对学生作业来说也应如此。我认为:学生作业的评价应实行下列转变:1•从评价主体上,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把学生完成作业与评价作业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分割开来,学生完全依赖老师对口己作业质量作出评价的不正常状况。结果,学生既缺乏对作业质量给予自我评价的责任心,也没有对自己作业作出评价能力。作业评价变成了教师对学生作业、作品完成质量的评估,变成了老师按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6、判断其有关水平和能力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耍求。数学新课程标准提侣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作业的评价者可由教师、学生口己、小组成员等来担当。2•从评价形式上,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传统的作业评价单凭教师一支笔坐在办公室批改的单一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突飞猛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样的评价方式已显得无能为力。现行的作业批改方式一般采用小组交流、作业展览、班级主题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除了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外还应进行一些竞赛评比,定期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向别人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欣赏自己、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尽显风采。3.从评价的结果上,注重数学作业的评价反馈功
7、能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使得作业的反馈与评价功能更为丰富。作业的评价不再只注重知识结果,追求的是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强调的是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的充分发挥。通过作业批改,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作业反馈中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适时调控教学目标、进度和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从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侨正自己的认知偏差或及时改进自身的学习策略,促进所学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