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77405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7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严重,甚至到了触冃惊心的地步,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來越突出的问题。这…特殊群体中的部分个体因其某些已构成“犯罪”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成因入手,对如何预防减少未成年犯罪作一浅显探求。【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犯罪成因犯罪心理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文明进步,影响着社会大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突出,呈逐年J
2、L升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下面结合本人工作实际,从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成因入手,对如何预防减少未成年犯罪作一浅显探求:未成年人犯罪是内因和外因作用的结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重大社会课题,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立足基层基础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提高未成年人口我预防犯罪能力的同时,继续贯彻落实综合治理方针,减少、消除外在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把未成年人犯罪率降到最低的限度。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2007-2009年,准格尔旗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员94
3、人,其屮2007年为28人,2008年为30人,2009年共36人,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并呈现出以下特点:(-)男性未成年人犯罪占极大多数。从2007-2009年,准格尔旗未成年人犯罪统计的94人中,男性81人,占86.2%,女性13人,占13.8%o男性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2007-2009年,分别是24人、27人、30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极低。从2007-2009年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来看,文盲5人,占5.3%,小学21人,占22.3%,初中55人,占58.5%,高中13人,占13.8%。初中及以
4、下文化程度的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屮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未成年人犯罪呈较低水平。(三)闲散社会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例较高,在校生比例较小。在94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屮,闲散于社会的有73人,占总数的77.7%,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为21人,占总数的22.3%o(四)侵犯财产和人身权利犯罪最为突出。从2007-2009年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来看,侵犯财产犯罪为59人,占62.8%。其屮最为突出的是盗窃,共有42人,占了总数的72.2%,抢劫(夺)3人,占3.2%。其它如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犯罪人员也较突出,共14人,占总数的23.7%o(五)团伙犯罪
5、较多,单独作案较少。从2007-2009年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来看,在未成年犯罪的案件屮,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与青少年年龄特点和喜欢结伴而行的心理特征有关,他们认为作案吋统一行动,人多有气势,既可相互壮胆克服害怕的心理因索,又能获得一种安全无惧感。正是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未成年人犯罪吋呈团伙化的现象屡屡发生。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犯罪学理论认为,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人的行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因索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
6、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主观上的原因即未成年人个体自身的原因,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心理很不成熟,缺乏自我评价以及是非曲直的评判能力,极易走上犯罪道路。客观原因即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客观环境,一般可分为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_)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因素1、好奇心理。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2、利己心理。尤其在独生子女犯罪屮,更为常见。不少独生子女备受娇宠,唯我独尊
7、,占有欲十分强烈,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会用犯罪的手段來获得所需之物。3、攀比心理。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亨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4、逆反心理。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正当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老师家长的规劝“根本听不进去”,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对--些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长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青少年“不堪受”,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5、模仿心理。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影视片都有可能成为少年模仿的对象。
8、如果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可能受到不良影响而走向犯罪道路。(-)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因素1、家庭原因。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