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ID:523751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1页
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2页
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3页
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4页
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玉米大、小叶斑病是国内外玉米上的重要病害,这两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干枯,影响灌浆成熟,使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而减产。大、小叶斑病一般使玉米减产15~20%,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关键词:玉米大、小叶斑病综合防治1、发生症状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危害上述部位外,还可危害果穗。常将这二种病害统称为玉米叶斑病。1.1玉米大叶斑病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危害苞叶、叶鞘,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形病斑,病斑初期是水浸状,逐渐发展为

2、边缘灰绿色、中央灰白色枯死斑,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霉层,病斑连片叶片提早干枯死亡。大斑病在温度较低、气候冷凉、湿度较大的地方易于流行。一般在18~22℃时易为害发生,温度高于25℃,对大斑病就有一定抑制作用。1.2玉米小叶斑病5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也危害叶鞘,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形成边缘红褐色、中央黄褐色的椭圆形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受叶脉限制而有差异,但病斑最长在2厘米左右,常有椭圆形和长条形两种。小斑病随风、雨、水传播,夏玉米2~3叶期即可出现病斑,5~6叶时病斑密集,叶片枯焦。小斑病适于田间发病的日平均温度为25~29℃,7~

3、8月份降雨天数多,或结露时间长,田间湿度大,都易于小斑病流行。2、发病规律2.1玉米大斑病发生规律病原以休眠菌丝体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第2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其分生孢子还可在病株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感病品种上,病原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过14天,可以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了枯死病斑。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着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直接造成病害流行。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从拔节到出穗期间,若降

4、雨集中,田间湿度大,再加上气温适宜,可造成病害流行。在北方玉米产区,6~7月降雨量大,雨日较多,加之8月份雨量适中,病情发展。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连作地、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以及田间密度高、郁闭、通风不良的田块,发病重。2.2玉米小斑病5病原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外越冬,在地面上能存活1~2年。堆放在村舍的玉米秸垛、遗留在田间的病叶、苞叶、秸秆等,都是第2年越冬病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接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田间玉米叶片上。如遇田间湿度较大或重雾,叶面上结有游离水滴存在时,分生孢子4~8h即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到叶表皮细胞里,3~4d即

5、可形成病斑。以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玉米收获后,病原又随病株残体进入越冬阶段。发病适宜温度26~29℃。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病情迅速发展。7~8月,如温度偏高,多雨高湿,病害发生重。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夏玉米比春玉米发病重。低洼地、排水不良、土壤潮湿、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3、防治措施3.1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3.1.1农业防治5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对于玉米秸秆堆放田头是不合适的。提倡高温堆肥,并进行深翻地冬灌溉,尽量减少初侵染源。轮作倒茬,避免重茬

6、,减少病原在田间积累。适当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不断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也可减轻发病。玉米收获以后,要及时彻底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消灭侵染来源。实行轮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秆肥最后不要在玉米地施用。3.1.2化学防治在玉米苗期,该病开始发生为害,病害发生前期,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可喷施下列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4~198g/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250g/亩。在玉米心叶末期到抽

7、雄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注意田间调查,在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30%以上,病叶率达20%时,开始喷药防治。可用下列药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7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粉剂16~32g/亩。3.2玉米小斑病防治措施3.2.1农业防治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合理布局和轮换,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适时播种,使抽穗期避开多雨天气。施足底肥,适期、适量合理追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保证在拔节至开花期的保证营养供应是必须的。发病制种基地实行大面积轮作,把病原基数压倒最低限度,减少初侵染来源。集中清理底部病叶,带出田外处理,可以压低

8、田间菌量,改变田间小气候,从而减轻病害程度。收获后,及时清除地面病株残体,把带菌残体充分腐熟,最好不用于玉米制种田。病田应实行秋翻,使病株残体埋入地下10cm以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