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类命名》PPT课件.ppt

《细菌的分类命名》PPT课件.ppt

ID:52372069

大小:213.5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05

《细菌的分类命名》PPT课件.ppt_第1页
《细菌的分类命名》PPT课件.ppt_第2页
《细菌的分类命名》PPT课件.ppt_第3页
《细菌的分类命名》PPT课件.ppt_第4页
《细菌的分类命名》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的分类命名》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目的分类是人类认识微生物,进而利用和改造微生物的一种手段,微生物工作者只有在掌握了分类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纷繁的微生物类群有一清晰的轮廊,了解其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为人类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第一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分类学(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类群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Taxon)的科学分类学的任务分类(Classification):是指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命名(Nomenclature):是按照国际命名

2、法规给予有机体一个科学的名称鉴定(Identification):是指确定一个新分离物是否归属于某个已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界(Kingdom)门(Phylumor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但分类单元之间科加入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次要分类单位。种以下又可分为亚种、变种、型、菌株等微生物种与亚种的概念种(Species)凡是于典型培养菌紧密相同的其他培养菌同统一起来,区分为细菌的一个种(Specie

3、s),即是以某个“典型菌株”为代表、十分类似的菌株的总称。1987年,国际细菌分类委员会颁布,DNA同源≧70%,而且其Tm≦5oC的菌群为一个种亚种(Subspecies)在种内,有些菌株在遗传学上关系密切,而且在表型上仅存在较小的某些差异,在种内分成2个或2个以上的分类单位,即为亚种微生物亚种以下的变型分类亚种以下生物变型——表示特殊的生化或生理特征血清变型——表示抗原结构不同致病变型——表示某些寄主的专一致病性噬菌变型——表示对噬菌体的特异性反应形态变型——表示特殊的形态特征微生物的菌株菌株(Strain)或称品

4、系是指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即单个分离物的纯培养后代,常以数字、字母、人命或地名等表示分离物是指已分离得到但为经鉴定的纯培养物的后代即为分离物群(Group)为工作方便而将近似的种或介于种间的菌株按其形态或结合生理生化、生态特征归为若干类群。如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属内的种归为1二、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命名法命名,即Linna所创立的“双名法”每一种微生物都用属与种命名,由2个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了的其他文字组成。属名和种名用斜体表达属名在前,用拉丁名词表示微生物的构造、形态、某科学家名字等,描述微生物的主

5、要特征。第一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用拉丁形容词表示,描述微生物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地名、某科学家的名字等等在种名后,附上命名者的姓和命名年份第二节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一、原核微生物伯杰氏分类系统《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细菌分类系统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细菌分类系统《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Bergey’sManu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1939年,1948年,1957年,1974年分别出版了第一至第八版

6、,1994年出了第九版以形态、生理生化、G+Cmol%、生态分布等特征为主微生物的分类技术水平微生物分类中使用的技术水平细胞形态水平细胞组分水平蛋白质水平基因组水平《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ManualofSystematicBacteriology)secondedition2001以生理生化、G+Cmol%、系统发育地位等为主——体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尚未出齐细菌的分类一、细菌在生物中分类地位目前公认“四界分类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生物原生生物界霉形体、立克次氏体、

7、衣原体真核生物:真菌、藻类、原虫病毒界:病毒二、细菌分类的特征1.形态学特性:形状、大小,排列、结构、染色特性,有无细胞壁2.培养特性:培养基上的表现,菌落特征3.生活方式:自主生活,共生,寄生4.生理生化特征:化学组成,营养类型,营养需要,繁殖方式,生长条件,代谢途径,代谢产物。5.抗原构造:O、K、H6.对噬菌体的敏感性7.对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敏感性8.病原性9.遗传学特征①转化和转导试验。与细菌之间亲缘关系密切相关,发生在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种类②G+C%。G+C含量对一个种一般是恒定的,但G+C相同并不一定是

8、同一种。③DNA-DNA杂合试验。将待检菌的DNA变性,其双链解为单链,而后与标记的参考菌株单链DNA或rRNA杂交,形成杂交DNA-DNA或DNA-rRNA,两种细菌DNA中共同的核苷酸序列愈多,杂交互补区间愈多,二者同源性愈高,亲缘关系就愈近。第三节细菌的命名采用林奈氏双名法:1.将一个细菌定一个学名,用属名和种名表示,属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