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67197
大小:4.80 MB
页数:67页
时间:2020-04-05
《韩韩荷塘月色说课课件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教中心:韩韩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1.说教材2.说学生3.说目标4.说重点、难点二、说教学过程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手段1.说教法2.说学法3.说教学手段四、说教学评价五、说教学设想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一)说教材这篇散文选自职业高中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二)说学生高一年级职高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对散文知识有了一些积累,对朱自清以及朱自清的散文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掌握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2.过
2、程与方法目标:分析第4自然段景物描写,通过对个别词语、语句的品评,学习精美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所创造的“荷塘上的月色”这层意境,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写景语句,掌握并学会运用通感、博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难点:学习修辞手法与写作方法,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意境,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二、说教学过程(PPT展示)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手段1.说教法传统的:启发法讲述法提问法创新的:质疑
3、法欣赏法随堂练习2.说学法朗读法质疑法欣赏法3.说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资料四、说教学评价五、说教学设想第二课时荷塘月色第一部分:诗句导入(3分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周敦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第二部分:整体感知(8分钟)教师范读、指名朗读、学生齐读。提问:这一段写了什么景?从哪些方面写的?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第三部分:解析“荷叶”(3分钟)提问:作者用了哪些极富表现力的叠词来描写这些荷叶的?明确:田田、亭亭、层层叠
4、词的作用:既传神地描摹出景物,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富于韵律美。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荷叶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写出了荷叶舒展婀娜,灵动飘逸的风姿,富于动态美。第四部分:解析“荷花”(5分钟)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袅娜”、“羞涩”本是形容女子的,在此用于荷花身上,写出了荷花的娇美身姿和羞涩神情,赋予荷花生命力和感情。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5、出浴的美人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拟人比喻(博喻)第五部分:解析“荷香”(5分钟)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又叫移觉—指感觉的转化、迁移运用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荷香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通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把人们的各种
6、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称之为移觉。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视觉转为感觉)(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第六部分:解析“荷波”(4分钟)E、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河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7、荷波荷波闪电比喻(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颤动,肩并肩挨着——拟人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将叶子“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这样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第七部分:赏析“流水”(3分钟)F、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是将其拟人化。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
8、脉”有情,将所见与想象结合,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拟人第八部分:课堂总结(3分钟)第九部分:课堂练习(10分钟)练一练1、选出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②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光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③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A.①拟人、比喻②比喻③拟人、反问、反问B.①拟人、拟人②比喻③拟人、反问、反问C.①拟人、暗喻②比喻③拟人、设问、反问D.①拟人、暗喻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