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柴油机连杆断裂原因分析.pdf

某型柴油机连杆断裂原因分析.pdf

ID:52360974

大小:1.47 M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某型柴油机连杆断裂原因分析.pdf_第1页
某型柴油机连杆断裂原因分析.pdf_第2页
某型柴油机连杆断裂原因分析.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某型柴油机连杆断裂原因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期2015年4月内燃机InternalCombustionEnginesNo.2AI)r.2015某型柴油机连杆断裂原因分析刘鹏,戴乐(海军驻洛阳四O七厂军事代表室,河南洛阳471039)摘要: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某型柴油机连杆在大端的螺纹孔处断裂的原因,接着从加工工艺上找出了连杆大端螺纹孔的薄弱环节,然后通过连杆疲劳试验,验证了连杆大端螺纹孑L的薄弱环节导致连杆断裂,最后提出了加工以及质量管理的改进建议。关键词:连杆断裂;大端螺纹孔;加工工艺;疲劳验证中图分类号:TK4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6494(2015)02—0057—03ReasonsAnalys

2、istoConnectingRodFracturedforCertainDieselEngineLIUPeng,DAILe(MilitaryRepresentativeOfficeofNavyin407Factory,Luoyang,471039,China)Abstract:Firstanalysisthereasonofconnectingrodfracturedbyscrewthreadofboldendforcertaindieselengine.Secondlypointouttheweaklinksofscrewthreadofboldendfromprocess

3、ing.Thentestandverifythefractureinducedbyweaklinksofscrewthreadbyfatiguetesting.Lastly,givethesuggestionsforprocessandqualitymanagement.Keywords:connectingrodfractured;screwthreadofboldend;process;fatiguetesting某型柴油机运行约500h,连杆在大端的螺纹孔处断裂,断口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面平坦,可观察到清晰的贝纹线状疲劳扩展痕迹,疲劳扩展深度达总断面的80%以上。从断

4、口贝纹状疲劳花纹可以判断,连杆起裂于螺纹底孔圆柱面与圆锥面过渡处,见图1、图2。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加工工艺分析以及试验验证等对连杆断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1连杆断口的微观分析该柴油机连杆材料为42CrMoA,机械性能见表1。通过对故障连杆材质检测、力学性能检测、硬度检测、金相组织检测等,连杆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对其进行微观形貌观察,高倍形貌下可以看到裂纹源区明显的加工刀痕,裂纹源起源于刀痕,沿刀痕底部生成,裂纹源区有挤压作者简介:刘鹏(1979一),男,湖北仙桃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舰艇动力装置监造。收稿日期:2014—12—19表1连杆

5、主要性能要求特征。疲劳扩展区有明显的海滩标记,高倍下可以看到疲劳辉纹及二次裂纹,剪切区高倍下位剪切韧窝特征。在电镜下观察螺纹孔底圆柱面与锥面附近内燃机2015年4月幽3螺纹底孔放大形态的加工形态,放大后可以看到V形尖槽和缺陷。沿螺纹孔中心线剖开连杆,扫描电镜下直接观察螺纹孔的机加工表面微观变形。螺纹孔表面的机加工刀痕较为清晰细密。裂纹底孑L圆柱面与锥面的过渡表面呈折线状,未发现微裂纹等缺陷,但局部表面加工较为粗糙,有台阶突起,见图3。2连杆加工工艺分析对连杆加工工艺进行排查分析,特别是螺纹底孔加工方法和加工参数。连杆螺纹底孔的加工工艺方法和加工设备在2010年6月发生了较大变

6、化。2.1新老工艺刀具使用方式不同TBD234柴油机连杆的两个螺纹孔,一个为通孔,一个为盲孔。加工通孔时,由于出口斜面约为35。,钻头钻透时不仅单边受力,有抗刀现象,而且还存在断续切削现象,造成钻头切削刃上微小的损伤。新工艺在卧式加工中心加工的连杆螺纹,换工步不换零件,通孑L和盲孔使用同一刀具,如不及时刃磨,受损的钻头在钻盲孑L时会在底部出现局部撕裂和不连贯机加工刀痕,形成锯齿状表面。2.2新老工艺进刀方式不同新工艺卧式加工中心自动进刀,到孔底部刚性进给,加工到尺寸后在孔底无停留,直接退刀,对孔底刀痕没有挤压光整。老工艺摇臂钻床钻孔到底部手动进刀,切削惯性使得在底部柔性进给,

7、刀具对底孔造成挤压和光整,底孔表面过渡平滑。2.3新老工艺加工锥角不同采用老工艺加工的螺纹底孑L圆锥面与锥面夹角较大,采用新工艺加工的螺纹底孔圆锥面与锥面夹角较小。两者相比而言,采用新工艺加工的连杆螺纹底孔应力偏大,受力状态恶化。2.4对比解剖放大检查新工艺连杆试样在显微镜较低倍数下观察,盲孔加工线条较直,但在较高倍数下观察,加工表面呈现锯齿状形貌,刀痕不连续,有较多的凹坑和凸起,盲孑L孔底有台阶,试样浸蚀后观察,盲孔表面加工形变痕迹不明显。库存老工艺试样加工线条呈波浪形,加工表面较平滑,孔底未发现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