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作用分析.ppt

高考散文作用分析.ppt

ID:52353966

大小:1.16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4-04

高考散文作用分析.ppt_第1页
高考散文作用分析.ppt_第2页
高考散文作用分析.ppt_第3页
高考散文作用分析.ppt_第4页
高考散文作用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散文作用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文学作品阅读1、命题角度《考试大纲》中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虽然设置了9项具体的考查目标,从近年来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角度其实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理解文章的主旨。(2)分析局部内容的作用。(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4)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高考文学作品阅读2、命题原则(1)尽量使考生能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语言材料。(2)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3、命题内容A、散文B、小说要把握散文和小说的特点进行阅读散文特点1.写景散文――借景抒

2、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一方面缘情择景,另一方面借景(物、事)抒情。写景(物、事)是手段,是依托,抒情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议论抒情的文字当中,提取散文的精要需要用足用好议论抒情文字。小说特点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重点:塑造人物形象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

3、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答题思路及技巧解题的一般要求:原则:忠实于原文,答案基本在原文中。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步骤:第一步读文章第二步读试题第三步结合原文巧妙作答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内容、思路与技巧),阅读能力强,就是“看懂”的能力强。看“懂了”的东西在读者脑子里,高考用答题的形式,检查你是不是真“懂”看懂得多,答对的多,得分就多,水平就高;看懂得少,答对的少,得分就少,水平就低。读文章一、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第一步,观全篇,重圈画。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4、。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要求:①  用2--3分钟速读全文;看题目,看文体。②  边读边做记号;画出独立段,过渡句、抒情议论句。③勾画各段开头结尾句,把握各段大概意思;④找出全文主旨句。位置往往在第一段或结尾,有时也在倒数第二段。选文写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或50—100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1、审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提示。读试题[例1·话说知音]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

5、万分的兴奋和感激”?[第②段]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俞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参考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评分标准为:“俞伯牙”句1分,“钟子期”句3分,“感应”、“领悟”两点,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该题大多考生只答钟子期的表现(能感应琴声,领悟情思),而忽略了俞伯牙琴声的特点这

6、一要点,因此4分的题只能得3分。如果认真读一下题干的前半部分———“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就会发现,这句话包含着“俞伯牙的琴声如何”这样的隐含信息,而这一点正是答案的要点之一,如果其琴声一般,普通人都能听懂,还会因遇到知音而“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吗?所以读懂题干,有效地利用题干提供的所有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2、多筛选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若在一段内筛选整合,更要注意不能合并的信息

7、。如2004年江苏高考试卷第19题: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题干中的话所处的相关信息区是文章的第4段,问题正是第四段的设问句,答案当从下文中找。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

8、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考生一般能答出两个要点:“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而忽略了“杜甫的苦寒人生”这个要点。如果能抓住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这些是不必说的”,在转折之前显然不止一点,就不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