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山阴路 少年山阴路.docx

南京山阴路 少年山阴路.docx

ID:52352493

大小:8.4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南京山阴路 少年山阴路.docx_第1页
南京山阴路 少年山阴路.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南京山阴路 少年山阴路.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南京山阴路少年山阴路  1997年的一个夏日,美联航将我们一行战战兢兢的归来者降落在弹丸之地的虹桥机场。这是我离开中国九年来第一次回国。虹桥机场与九年前相比没多大变化,只是一切那么陌生,进女厕所没带手纸——忘了虹桥机场的洗手间是不提供手纸的。幸好隔间一位老美递了一些给我,免去了大尴尬。我打起精神提醒自己:嗨,回到中国了!顺着走道,过了安检,一张张黑发的面孔看似熟悉却陌生,主要是不见太多的笑容。想着久久守候的老父母,匆忙提了沉沉的行李上了车。久违的天空闷热无比,灰蒙蒙的就要下雨的样子。  车过南北高架——九年前所没有的一座高高窄窄的似高速又非高

2、速的路桥——从虹桥到虹口,穿过上海似乎不花工夫。在红瓦与灰墙之间穿行,引我这个归来者目不暇给。车转入四川路桥,向北行驶,车辆多了起来,人群更加拥挤,过了海宁路、虬江路之后,车在长春路熙攘的人群中打个弯,两边的梧桐树显得密了。眼前的新海南货店、文美百货商店、中药店一一闪过,我心头咯噔了一下。看着这久违的街道,我好像看见老父母步履蹒跚,像两个老蘑菇似的正携手过马路,飘然的白发在人群中十分醒目。我眼眶不由湿润起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种近乡情怯的心思是十年来没有过的。  过了华中食品店,闻到清真点心店咖喱牛肉汤的香味依旧,车一转弯,只见内山书

3、店、中国人民银行,以及街角一家水果店,梧桐树越加茂密,山阴路就在眼前。在渐暗的天色里路显得更窄更挤,行人并不很多,刚拐了一个弯就到了弄口。我心跳到了口里,颤颤地下了车抬头端详着弄堂口,像注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旧日红砖的鲜艳早已褪去,只有“恒丰里”三个字被重新用水泥刷过。弄口比我离开时更加矮小破旧,被卖杂货、点心小铺、修鞋匠、修锁匠的摊子所占据。天上砸下了大雨点,我拽着行李,顶着一个个陌生的注视,穿过像一线天似的后弄。  到家了,梦里依稀的山阴路老家!  “太太,到哪里?”爸爸、姆妈牵着我抱着弟弟,正登上一辆人力三轮车。  “四川北路,施高塔路

4、!”那是50年代初的周末,姆妈软软的沪音在外滩的夜风里显得很温暖。车夫把厚厚的军绿色毯子盖在我们膝上,我看他卖力地蹬着,脖子上的白毛巾在夜风里飘将起来。回头我看见外滩23号银行大楼和接邻和平饭店的灯光渐渐消失,心里盼望下一个周末的来临。  爸爸和姆妈随中央银行从抗战时蛰居八年的重庆南下,自1946年起就和同事合租了施高塔路(后称山阴路)的一栋石库门房子。这里有银行派通勤车接送他们到外滩上下班。在这个家里,婚后他们过尽了40年代白领的生活。解放后,虽工资被削减,爸爸的职务被降低,但保留了职位,日子还是很舒坦。我儿时的周末,父母带着我们去外滩23

5、号银行大楼舞厅看大人们跳舞。那地板走上去滑溜溜,吱吱地,灯光华丽,蓬擦擦的音乐响着。姆妈把我们打扮得像模像样:苏格兰呢子小大衣,黑漆丁字皮鞋。弟弟的头发梳成一边倒,油光闪亮。那双黑漆皮鞋我好舍不得穿,一直到太小穿不进了,还是那么新。在银行大厦礼堂,我最爱看的是京剧中的花旦,《苏三起解》、《白蛇传》、《打渔杀家》的一些片断中,花旦们花枝招展的头饰吸引了我,真爱死了她们的扮相和做唱。弟弟则爱看《三岔口》之类的打戏和莫名其妙的魔术伴上吵人的西洋吹打乐。这样的周末往往以弟弟睡着而告终。三轮车载我们一路兜风回山阴路,回家的感觉真好。姆妈抱弟弟上楼,二楼

6、总是很温暖。两只小床中间隔个双门矮柜,一盏台灯幽幽地亮着。柜上放一架GE收音机,电子管大大的像小灯泡。这收音机后来成为我与弟弟争夺的对象:我要听外国轻音乐,他要听无聊的故事和相声。解放前的美国货我家用到“文革”阶段,抄家还来后卖给拾荒的,只值二十元。家里楼下有一个旧冰箱,爸爸讲要放大冰块进去才能用。我从来没见过它如何操作,直到去年在田子坊陈逸飞纪念馆里看到一只同样的老式无电冰箱。在“文革”待业时期,弟弟用它改制成一只不高不矮的喇叭音箱。楼下客厅还有一只日本人留下的餐柜,上层三个黑漆大抽屉,中间是放餐具的大大的一层开放式柜面,下面是开门柜。那里

7、面装着过时的英文杂志、画报、美军在上海时贱卖的剩余物资:蔬果罐头、西餐刀叉(柄上刻着USA)、杯盆碗碟……黄梅季过后,每到上海晒霉的七月,爸爸姆妈捣鼓老货,我捧着那些神秘的英文画报展开无尽的遐想。后来我的毅然赴美,与那些童年喜欢而读不懂的、爸爸珍藏的40年代美国英文《生活画报》(LifeMagazine)不无关系。  夏天我们同邻家小人们玩官兵抓强盗,也玩流浪汉小瘪三的游戏,客堂间楠木写字台下安个“家”,撑一把阳伞躲避“风雨”,我“每天”抱宝宝(弟弟扮)去上班,弟弟也兼扮司机和卖票,在小板凳搭起的公交车上忙碌。我做“姆妈”忙购物,然后一起回到

8、写字台下的“家”。游戏是小人的实践人生。没想到长大后我们真要为这个家忙碌终生。  范弟同开生分别住在对面四达里的一号和四号。范弟与我年龄相仿,开生与弟弟同年。冲冲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