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doc

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doc

ID:52349250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doc_第1页
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doc_第2页
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doc_第3页
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doc_第4页
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消除心理障碍,诱导学习动机——随班就读弱智学生教育方法之我见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伤,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这是弱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是学生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弱智学生由于在班中处于弱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在学习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我们认为,只有消除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

2、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弱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突破口,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诱导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向上。一、关心和尊重弱智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常常受到人们的歧视和挖苦、孤立和打击、嫌弃和羞辱,他们的一些长处往往被忽视,自尊心受到压抑,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自己无法赶上别人,丧失了上进的信心,精神萎靡不振。其实,弱智学生心里深深隐藏着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要求,他们更希望老师关心和尊重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同情、理解和帮助。要教育好弱

3、智学生,教师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教师首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不能因为他们能力差些,就不让他们有发言权;学校组织的活动,特别是课外活动,不能拒绝他们参加。5通过教师的努力,弱智学生就会真正地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消除疑虑、自卑、隔阂和对抗等心理障碍,融洽师生感情,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行动。如我校原六年级弱智学生高某某,有几次作业做得比较认真,字也写得端正,但有几次却非常差。我通过观察,发现是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了太多的“╳”,刺激

4、了他,因此作业做得随便。之后,我便在他的作业本中错误的地方做个记号,同时指出纠正的方法;一旦发现他书写有所进步,我就予以肯定,使他感受到自己在进步,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尊重,他的自尊心不断增强,作业进步十分明显,学习成绩也大为提高。二、信任和帮助弱智学生弱智学生并非处处不如正常学生,他们同样蕴藏着不少闪光点和潜力,同样希望获得成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可是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的信任与帮助,最终以丧失自信心而自暴自弃。这也是弱智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所以,教师必须信任他们,多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尽可能给他们创造

5、获得成功的条件,如让他们有出头露面的机会等。而且还要启发弱智学生相信自己,确信自己是有潜力的,只要发愤图强,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改变面貌。对弱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在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里,出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弱智学生不愿意扫地,逃避值日。第二天,同学们纷纷指责他,卫生委员要罚他值日一星期。这位弱智学生和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还动手打人。我了解情况后找他谈心,然后委婉地提出“补扫”一次的要求。这要求容易被接受。以后我提出“某某同学请假了,

6、谁替他(她)值日?”这位弱智学生往往把手举得老高。这说明:只有当这些弱智学生发现老师没有另眼看待他们,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三、因“好”施教,求得合理发展5实践表明,即使是极重度的智残学生,他也有向己的“一技之长”。在我所任教过的一个班里,有两名智残学生,其中一个属中度智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他的口哨吹得特别响亮,特别动听,再一打听,同学们又告诉我他的歌唱得也不错。于是,我便与音乐老师取得联系,在每节音乐课上都安排他吹一段音乐口哨,结果一学期下来,他的音乐成绩居然得了个“优”。这个事例引发了我的一个思

7、考: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学习和感受音乐也需要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的参与和支配,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音乐课的经验,以他的这种爱好,特长为基点,努力发展他在语言、数字等方面的记忆力和思维力,甚至是创造力呢?即使这样的设想不能实现,我们以音乐为突破口,着力培养他的这方面特长,并不断强化发展他的音乐认知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的智力水平。这不也是一种成功的弱智教育么?四、给弱智学生以发展性评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与教师评价紧密联系的,如果教师对学生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就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

8、于弱智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对于弱智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适宜的教育时机,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给予适当的评价。对弱智学生可实施“发展性”的鼓励评价,即坚持以“低起点、低要求、低标准、高评价”为原则,对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都给予鼓励,充分调动他们身上有进步和发展的积极因素。这是培养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