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pdf

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pdf

ID:52347846

大小:104.71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6

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王辉(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摘要:本文以辽河地区为例,对原油物性及其变化规律展开了探讨。该地区原油符合常规标准,粘性较低,最高密度值为0.79679/cm3,最低密度值为0.68179/cm3,同时5.87mPs是其最大粘度值,1.58mP。s是其最小粘度值。从平面分布的角度来看,原油密度由北至南呈现出下降趋势,从纵向分布的角度来看,其深度与物性的变化程度相对较低。关键词: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特征;影响因素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形特点,凹陷状况出现于其潜山带当中。同时,黑云母及混合

2、花岗岩是其主要岩体组成成分,同时还有部分岩脉侵入其中。双重孔隙介质是其潜山储层及空间的特点,横向与纵向变化较大,对储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促使两种控制因素出现在储层当中,分别为构造应力和岩性。从平面的角度来观察潜山带时可以发现,其拥有2200余米的纵向跨度,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该地区原油物性变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原油物性特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对原油的需求量增加。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汽油、柴油等都是原油的提取物,由此可见,加强原油物性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在进行原油开采的过程中,多

3、数为低硫石蜡基。大庆等地的原油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并且,大庆原油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拥有较低的含硫量、较高的含蜡量和较高的凝点等特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制成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等商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物资。由此生产出来的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本文在对该地区原油物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了解原油最基本的物性特征,如色彩、粘度、镕解性及相对密度等因素。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取对原油变化规律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展开了研究,分别为该地区原油呈

4、现出阿里的粘度及密度。该地区在常年发展过程中,拥有三十七口井形成于其潜山带当中,本文对其进行取样,选择了八十五个样品,全分析原油物性的过程中,以其作为重要依据。当密度值最大为0.79679/cm3最小为o.6817出m3时,这一区间中的原油处于地面20摄氏度位置,其平均值为0.71189/cm3;而密度值最高位0.7191∥cm3,最低为0.72939/cm3这一区间当中的原油,处于地面20摄氏度位置;密度值最高位6.5179,cm3,最低为1.3589/cm3这~区间当中的原油,处于地面50摄氏度位置,其拥有3.59m

5、Pa’的平均值,其存在的范围最高位4.37mPa。,最低为2.60mPa。。将这一试验结果同我国常规原油密度相对比,可以证明其属于常规原油的范围之内,而粘度相对较低,这一结果说明该原油拥有相对较好的物性12l。2原油物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该地区原油的基本物性可知,最高密度值为0.7967∥cm3,最低密度值为0.6817∥cm3,这一区间是其密度变化空间,而5.87mP’S是其最大粘度值,1.58mP‘s是其最小粘度值,这一区间是其粘度变化值。物性的转变同原油不同的组成部分具有之间关系,原油密度会在逐渐增加沥青质和

6、胶质的过程中而提升,这一过程中还会导致其不断增加粘度,同时流动性降低;然而,不明显的关系存在于原油物性的密度与含蜡量当中;并且,原油的粘度会在密度提升的过程中而逐渐增加,二者成正比的关系。原油物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地理位置、层位及构造等,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包括当地沉积环境和油气运移等,同时不可以忽略其后期的保管工作。该地区原油分布过程中,受到南北洼的影响严重,产生了较大的断层,因此从平面的角度来看,潜山带当中的原油由北至南呈现出粘度、密度降低的分布规律,这一现象完全符合成藏认知在潜山带中的体现。同时,原油运移方向

7、为有南至北,越长的移动距离就将导致越多的重新分配次数,越多的变化产生于流体经历当中,将导致原油产生更多的轻质组分散”1。这一过程中,将减低原油的物性,促使粘度同密度逐渐上升。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密度、粘度及深度等都会对这一地区的原油物性产生影响,氧化作用产生于地水冲刷的过程中,增加了原油最初的密度,油水界面存在于投产井段当中,当对两口井进行投产时,会同时出现均油水,在地层水的影响下,提升了原油的密度,导致这一位置的原油相对密度是该地区最高的。3结语综上所述,有以上分析可知,该地区的原油呈现出较低的粘度,同时固定不变性是其粘

8、度和密度的主要规律特点。从平面的角度来看,潜山带当中的原油由北至南呈现出粘度、密度降低的分布规律,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负责的变化存在于不同高度的原油当中,同时拥有明显的重力分异作用;同时,氧化作用在该地区原油当中会受到地层水长期冲刷的影响,因此原油将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密度。参考文献:【1】郭平,孙雷,孙良田,李士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