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37337
大小:553.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试论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 (2).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2年5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Vol.4,No.3文章编号:1008一4355(2002)03一0102一04·理论长廊·试论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杨玲(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摘要:本文通过对狭义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的辫析,反驳了在此问题上的许多片面观点和认识,强调了现代社会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对人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在刑事诉讼中对瑕疵证据一律不得采信,瑕疵证据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关键词:证据;瑕疵证据;证据资格中图分类号:DF733文献标识码:A刑事诉讼中的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即瑕疵证
2、据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瑕疵证据,顾能否作为定案根据,在诉讼法学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名思义,即为有缺陷的证据。瑕疵证据有广狭义之争论。从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其作法也截然不分。从广义上讲,它既包括在内容上存在缺陷的证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此问题所涉及的社会价值据,也包括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缺陷的证据,还包括在的取向迥异。如果完全采纳瑕疵证据对保护人权(主收集程序和方式上存在缺陷的证据。从狭义上讲,它要是通过诉讼权利来表现)不利,甚至使许多诉讼程可以是指上述三种有缺陷的证据中的任何一种。本序的
3、规定流于形式。如果完全不采纳非法证据似乎文在此取其最狭义,仅指在收集程序和收集方式上存对犯罪制裁不力。这一问题的出现再次表明,无论在在缺陷的证据。因此,本文所说的“瑕疵证据”,确切何种社会制度和证据制度下,制裁犯罪和保护人权,地说,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作为法治中的两个目标往往难以保持完全一致,二者限、程序或用其他法规规定以外的非正当的方法收集发生矛盾的现象在所难免。因而,如何完成对社会价的,用以确定犯罪事实是否存在、被告人是否有罪和值的成功取舍,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的社会功效,以罪轻
4、罪重以及其他有关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最终实现法制目标,反映在对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的这个证据概念主要是围绕法律程序来界定的,它更多态度问题上,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瑕疵证据有时地体现了程序正义的要求。也称为非法证据,其有无法律效力,这不仅是一个重刑事证据是刑事司法人员依法收集、律师依法取要的刑事证据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司法实践问证或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提供的采取法定题。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仅仅关系到对瑕疵证据的排的证据形式对证明刑事案件有联系的事实。毫无疑除与采信,实际上它隐含着极为复杂的底
5、蕴,关系到问,该定义中的“依法”、“法定”等表述,说明证据其实对不同诉讼价值观念的选择和对不同诉讼主体权益是指合乎法律规定要求的证据,即“合法证据”。在这的保护。因此,加强对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法律效力里,收集、提供证据的主体是司法人员、律师、当事人的探讨,对丰富、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与指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证据内容是“对证明刑事案件有导司法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联系的事实”:证据的取得要依法进行,并以法定的证一、瑕疵证据的概念及特征据形式出现于刑事诉讼之中。与此相联系,刑事诉讼(一)瑕疵证据的概念法
6、学界普遍认为证据的特征是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科学地界定瑕疵证据的内涵是研究瑕疵证据必性(或称为合法性),三者统一于证据之中。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此之前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证据具有客观性和相关性才有证明案情的事实内外诉讼法学界和司法界均无“瑕疵证据”的提法,比能力,才能成为“事实上的证据”;证据的法律性是把较流行的提法是“非法证据”、“违法证据”、非法获得事实上的证据纳人刑事诉讼轨道所必须具有的特征。的证据”和“有污点的证据。”我认为上述提法虽然在证据有了法律性才能具有证明案情的法律效力,即才某种程度上
7、也揭示了这一类证据的基本内涵,但似乎能成为“法律上的证据”,最终成为刑事诉讼证据。故又都不太确切,因而在此提出“瑕疵证据”的概念。那此,刑事诉讼证据是“事实上的证据”与“法律上的证么,什么是本文所说的瑕疵证据呢?众所周知,“瑕据”的统一,是具有证明能力的内容与具有证据效力疵”,本指微小的缺点,其引申义为缺陷。“证据”,是的证据形式及收集、提供证据的人员(主体)和程序合法性的统一。其合法性表现于四个面:证内容合收稿日期:2002一02一21法;证形式合法;收集、提供证的主体合法;取证作者简介:杨玲,女,
8、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一系干部。程序合法。上述四个面的有机统一则成为合法证(查证102杨玲:试论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属实前为证据材料),若有一方面不符合法律规定,则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证据材为非法证据,而后两者就是本文主要讨论的瑕疵证料,有可能转化成为合法证据,也有可能转化成为瑕据。因为有关证据之内容、表现形式、提供收集的主疵证据,但一旦证据材料具有违法性,则不能转化为体及取证程序方面的法律是为了确保证据的客观性、合法证据,而只能成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