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3《赤壁赋》课件(3) 苏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 4.13《赤壁赋》课件(3) 苏教版必修1.ppt

ID:52335748

大小:55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04

高中语文 4.13《赤壁赋》课件(3) 苏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4.13《赤壁赋》课件(3) 苏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4.13《赤壁赋》课件(3) 苏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4.13《赤壁赋》课件(3) 苏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4.13《赤壁赋》课件(3) 苏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13《赤壁赋》课件(3) 苏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苏轼一、学习目标(一)、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二)、体会本文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二、背景提示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

2、,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1、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伟大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诗歌代表作《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属于豪放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代表北宋最高成就,代表作《石钟山记》《前赤壁赋》。2、写作背景:被贬官后的1082年。3、赋:由《诗经》《楚

3、辞》发展而来,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主要特点:通过铺陈描写景物、表达情感,讲究词采,语言华美。三、课堂训练(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2、冯虚御风:“冯”通“凭”。(二)、古今异义:1、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希望)2、冯虚:太空、太虚(空虚)(三)、一词多义: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遗世独立:好像。(四)、词类活用:羽1、羽化而登仙:羽,像长了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2、桂棹兮兰桨:桂,用桂树;兰,用兰树。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五)

4、、古汉语句式: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桨)击空明(船)溯流光(省略句)四、《前赤壁赋》分析1、秋夜泛舟借景抒情----乐2、饮酒和歌触景生情----悲(怨慕泣诉)3人生短促无常议论(理)----悲4、陶醉自然议论(理)----消愁5、主客解脱描写----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开头交代游赏的时间“七月既望”、方式是“泛舟”(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议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和人物“苏子与客”(于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

5、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描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风、水。(扣“泛舟”二字。)(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扣“七月既望”)鉴赏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轮明月应作者的召唤,冉冉升起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经月亮银辉的浸染,茫茫的雾气、江水、夜空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着疏朗开阔,无拘无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

6、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第二段是过渡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继续描写“泛舟”的欢快心情。“于是饮酒乐甚”——点出“乐”字。是深入一层的写法,并非仅仅为加强突出“泛舟”的欢快心情,主要是为着带来下文感情的变化,以引出一番议论。歌词从《月出》诗生发而来,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是作者在遭贬后,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不过

7、“击空明兮溯流光”一句已包含着淡淡的哀愁了。为苏轼伴奏的客触景生怀,有感于人生的短促。他按自己的感受吹箫,箫声中有一种悲凉的调子,与气氛很不协调,引出苏轼的惊讶,才有作者的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第三段文字,启下写“悲”。“托遗响于悲风。”(抒情)第四段苏轼对客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的驳斥,又回到了“乐”字上来了。(议论)第五段作结,写客被苏轼说服了。结尾一句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前赤壁赋》诵读提示(押韵和换韵):第一段间天然仙第四段往长第二段桨光方瞬尽慕诉缕妇主取第三段西飞诗月色竭

8、适昌苍郎第五段酌藉白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五、中心:通过游览赤壁时主客的问答,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六、写作特点: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2、“以文为赋”的文体形式。3、优美形象,善用比喻的语言七、板书设计清风徐来白露遗世独立1、游月出写景乐水波不兴水光羽化登天怨慕2、乐歌箫声泣诉苏子客孟德哀吾生之须臾3、问而今安在哉抒情悲愀然答周郎羡长江之无穷水——逝者如斯变:天地不能一瞬清风4、议论乐月——盈虚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