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_博士论文_到_德法年鉴_马克思早期实践思想追溯费.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总第99期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马克思早期实践思想追溯胡万钟内容提要:作为马克思哲学体系最重要内容的实践认识论,形成于马克思早期对青年黑格尔派、克罗茨纳赫地区和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与批判扬弃之基础上。他结合莱茵地区的法律现实而研究了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理论与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洞悉了市民社会对法律实践的支配作用以及黑格尔将抽象的国家理念作为法律核心之片面性,从而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从理性批判进入现实批判,发挥哲学的实践改造力量。实,而青年黑格尔派则把自我意识凌驾于现实之上,一抽掉了二者之间的任
2、何联系,因此他们都不能获得真马克思最初引入实践范畴,是为了解决人的自由正的自由。马克思看到,作为自我意识获得的自由,问题。在1839年~1841年期间,人的自由问题是青不仅产生于它与现实和环境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年黑格尔派最为注重的问题。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青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而且是通过实践实现的“:一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哲学发生了疑问,按照黑格尔的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观点,绝对精神发展到普鲁士王国已经达到了顶点;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绝对精神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和谐一致的,
3、因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此普鲁士王朝的现实是合理的。青年黑格尔派对黑规律。”①不难看出,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述的实格尔的这个观点极为愤慨。他们提出了以体现人的践观点,基本上没有超出黑格尔哲学的立场。他认为自由意识来取代压抑人的绝对精神,认为自我意识与“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②。因此它实质上现实之间不是和谐一致的,而是彼此对立的关系。正是一种客观的理论活动。马克思引入的“实践”范畴,是由于这种对立,才促使历史进程不断发展。但是,主要是就其对主体的自由和自身发展的意义而言,他青年黑格尔派的这种观点虽然
4、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注意到了实践作为获得自由和幸福之基础在改造现保守性和反动性,但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实世界方面的作用,并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深入地研究了哲学史,尤其是关系和理论必须合乎规律地变为实践的思想。对青年黑格尔派思想有着重要影响的古希腊伊壁鸠二鲁哲学。研究的结果使马克思得出结论: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在实质上和伊壁鸠鲁的“自由”观,即认为个马克思在实践观上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人只有脱离现实世界、努力保持内心的绝对宁静才是变,是随着他走向社会斗争的舞台开始的。1844年,自由的观点同出一辙。
5、只是,伊壁鸠鲁消极地逃避现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直接投身于《莱茵报》的政治活动·84·中。在同莱茵省议会关于出版自由的辩论和关于林究和批判,马克思得出结论“: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木盗窃法的辩论中,他感到在德国最先进的莱茵省也展进程的钥匙,不应该到被黑格尔描绘成的‘大厦之不是所谓普遍的自由理性在立法,而是等级利益在左顶’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蔑视的‘市民右立法“:凡是在法曾给私人利益制定法律的地方,它社会’中去寻找。”⑦都让私人利益给制定法律。”③通过对摩塞尔地区农1843年10月,为出版《德法年鉴》,马克思来到巴民经济状况的分
6、析,马克思认为“:在研究国家生活现黎。巴黎生活给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以深刻的影响。象时,很容易走上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指出“:批判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着这样一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有用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者的行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动”④。马克思把客观社会关系作为决定国家生活现质力量”;并把理论“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象的根本原因之见解,确实是认识的一种深化。《莱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的、被奴役、被遗弃和被
7、蔑视茵报》被查封,宣布了马克思对理性国家信念的破灭。的东西的一切关系。”⑧而这正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费尔巴哈《基督教本质》一书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黑格解决的”⑨。“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尔进行批判,使正在转变中的马克思受到巨大的启发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⑩和鼓舞。1843年5月到10月,马克思到克罗茨纳赫马克思第一次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研究了经济(主要是所有制)和政治、法律制度史,同自的作用进行了正确的区分和阐述,从而完成了他在时也研究了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理论。他力图把理论、实践上从唯心主
8、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历史、现状三者结合起来,以弄清社会发展的真正原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莱茵报》时期到因和动力,弄清财产关系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关系等《德法年鉴》时期,在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下,通过对问题。克罗茨纳赫的研究使马克思在广阔的历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