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议小套型住宅户型设计适应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小套型住宅户型设计适应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小套型住宅户型设计的适应性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小套型住宅户型设计的适应性的有关内容。关键词小套型;户型;住宅;适应性;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提出了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要求提高中小套型住宅供应的比例的决定以及《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简称165号文)对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进行了限定,这无论从未来家庭规模还是从实际的购买能力来说,住
2、宅趋向小型化已经成为共识。那么,小套型住宅该怎么设计呢?一、适应性设计的概念适应是指系统与环境相协调的行为。一般是指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能通过改变结构、参数或控制策略来保持一定的功能,从而在新的环境下继续发挥作用或生存下去的行为。一个系统能否达到充分而持久的适应,决定于该系统能否保持内部平衡和有效功能。如果系统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条件,则系统功能就会退化,运行发生故障,7最终导致系统解体。适应有五种基本类型:1)生物适应。2)生理适应。3)心理适应。4)社会适应。5)功能适应。住宅的适应性设计应为能够满足多样和变化需求
3、的居住空间和结构性能。因为人的居住需求是多样的,而居住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二、三种小套户型的适应性在市场的细分下,需求的多样性异常显著,因篇幅所限,本文简略讨论三种小套型户型的适应性,旨在探讨在同一面积范围内,如何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设计户型。2.1适应未生育白领家庭的户型随着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我国城市白领青年的结婚和生育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往后延迟,甚至出现了许多未生育家庭。这些家庭因为没有孩子而对住宅的要求有所不同。家庭主体:普遍学历较高(9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整体上工作能力较强,易于接受西方的文
4、化与价值观;家庭收入较好,但仍有52%的家庭年收入不足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并不都是高收入阶层。购买动机: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白领大多数对住宅的交通便利、配套服务完备等因素要求较高,此类住宅一般位于市中心、次中心或城市成熟区块,而这必然导致房价的昂贵,对于白领来说,能支付的首付房款自然是个小数字。居住模式:对他们而言,生活的重心完全已偏向于工作和学习,住宅作为“家庭”的功能被大大减弱,“家7”成了工作场所的延伸。这反映在住宅空间上就是独立书房拥有的比例和面积都远远大于一般家庭。另外,白领家庭最关心的家居用品
5、是电脑网络,饲养宠物意愿也较强,电视机、家具的要求并不很高,再次反映了当代白领对工作条件的要求远高于生活上的要求。另外对厨房普遍需求不高,家庭中的女性明显对履行家务没有兴趣。居住空间:基于这样的生活习惯,在面积不充裕的情况下,未生育家庭选择弱化卧室,厨房功能以满足对书房的需求见图1。2.2适应蓝领家庭的户型随着城乡互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在城市安家,他们中大都保存着和城市不尽相同的生活习惯,并不完全融合于城市生活,他们对房间的使用有更实用的功能要求。家庭主体:接受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都为企业工人
6、或从事第三产业,收入也不宽裕,处于城市中下水平。这类家庭重视老乡、亲戚关系,因此除了家里的固定成员外,家庭中常常有亲戚等非家庭成员居住。购买动机:对外来蓝领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城市有个容身之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然而不高的收入只能让他们在比较偏远的地段购买,并且是小套型。居住模式:与白领阶层最大的区别是8h外是通过和家人、朋友的聊天、聚会来打发时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家里“呆不住7”是他们的最大的特征。由于生活水平所限,蓝领的年平均收入在729美元,恩格尔系数维持在46%以上,衣食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因此,住宅的
7、厨房和客厅的面积相对较大可供聚会的功能比较突出,同时阳台、储物等空间也有一定要求。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蓝领家庭对子女寄予更大的希望,希望通过读书、考大学等方式获得更好的前途,但由于知识、能力所限,家庭教育的作用并不大,因此子女的学习空间也并无受到特别的重视。居住空间:蓝领家庭更注重综合厅混合功能的实用性。对卧室更多作为睡眠、储物之用,不赋予休闲功能。图2所示户型比较符合他们的居住要求。2.3适应银发家庭的户型中国在1999年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3亿,约占总人口的10.97%。而传统家
8、庭养老的模式已经慢慢消退,年青人在具有了独立的能力、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后,一般选择和父母分开居住。老年人也有着自己年龄段的特点,由于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住宅更是需要专门的设计。家庭主体:一般只有夫妇两人,有一部分为独居老人,此类家庭往往会有保姆的专门照顾。家庭普遍稳定于两人家庭。由于社会活动的减少,行动的不便,老人家庭普遍为内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