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97696
大小:3.3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4-04
《卫校讲稿-第五节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第二节肠道杆菌共性形态结构—G-,多鞭毛和菌毛、无芽孢、少荚膜和膜。培养特性—需氧/兼性需氧,乳糖SS基,致病菌株分解乳糖无色。生化反应—分解多种糖与蛋白质,以此鉴定。抗原构造—复杂,均有菌体抗原O,多鞭毛抗原H,还有表面抗原K、Vi。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4肠道杆菌真能干,喜欢糖衣与泡蛋。多毛无芽少荚膜,有氧无氧都能活。格兰染色虽为阴,君子显色却无毒。纵有法宝ViH与KO,难敌30分钟60度。§1.大肠杆菌一、致病性61.致病物质黏附因子:菌毛,黏附肠道与尿道上皮。肠毒素:耐热与不耐热两种,腹泻。K抗原:抗吞噬。2.所致疾病1.肠道外感
2、染:以泌尿道感染为主,如尿道、膀胱及肾盂炎。还可引发脑膜炎、胆囊炎。2.肠道感染:腹泻。二、卫生学意义常作为水质与食品的检测指标。1L自来水≦3个。三、防治原则强身健体,讲究卫生。用药:庆大霉素、新生霉素、诺氟沙星。§2.沙门菌种类繁多,主要有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动物沙门菌也可传染给人类。由沙门菌引起的疾病统称沙门菌病。伤寒沙门菌鞭毛染色×1824一、致病物质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侵袭力:菌毛黏附肠上皮;Vi抗原抗吞噬。(2)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毒力强,发热、杀白细胞,严重时中毒与休克。(3)肠毒素:食物中毒。2.所致疾病(1)
3、伤寒与副伤寒病理变化:出血、坏死、溃疡细菌经口入肠肠壁淋巴血流临床症状:持续性高热、皮疹、肝脾大。典型病例可见玫瑰疹。合并症:肠出血与肠穿孔。(2)食物中毒:最常见。由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等引起。(3)败血症: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4)携带者。胆囊-----肠道-------粪排菌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肾-----尿排菌肝脾-----肿大骨髓------受抑制心脏、脑膜等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小肠上部粘膜肠系膜淋巴结固有层淋巴结进入血液再次进入血液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粪—口途径7天3.免疫
4、性: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二、微生物检查1、病原菌的分离鉴定①标本:第一周:静脉血、骨髓第二周:粪便、尿液、骨髓②分离培养与鉴定2、血清学诊断——肥达氏实验已知的伤寒HO抗原和副伤寒H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三、防治1.控制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2.特异性预防:注射伤寒、甲乙副伤寒三联菌苗预防,但副作用大,口服活菌苗在试用阶段。3.抗生素环丙沙星治疗,但过早停药容易复发。§3.志贺氏菌属志贺氏痢疾菌是无鞭毛革兰阴性杆菌。1.分类:按O抗原构造和生化反应分为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我国流行福氏、宋内、
5、痢疾杆菌。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1)致病物质菌毛—黏附肠上皮内毒素—作用肠壁植物神经引起扩约肌痉挛,产生里急后重,破坏粘膜细胞形成溃疡,有脓血便。入血产生内毒素血症和休克。外毒素—A群志贺氏外毒素具有肠毒素、细胞毒素和神经毒素作用。(2)引起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急,畏寒、发热,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水样便,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肠痉挛。病程约一周左右。慢性:≥2月。3.微生物学检查法:(1)取黏液脓血便做分离培养,由于细菌不入血,故不做血培养。(2)快速诊断:用荧光抗体检查培养粪便中的痢疾杆菌或用协同凝集试验检查其可溶
6、性抗原。4.防治可用磺胺类药、氨苄青霉素、氯霉素、黄连素等。中药黄连、黄柏、白头翁、马齿苋等均有疗效。§4.变形杆菌属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无荚膜、周身鞭毛、运动活泼、两端钝圆的小杆菌。兼性厌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