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pdf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pdf

ID:52289076

大小:110.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pdf_第1页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pdf_第2页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pdf_第3页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卷第2期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0No.22008年6月JournalofMinx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June2008英汉语中植物喻义的对比及其习语的翻译姚建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福建龙岩364021)摘要:由于受到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同一植物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具有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的喻义就产生相互空缺,部分对应或相互对立的关系,这影响了人们对于不同语言中含有植物词的习语的理解。对比英汉习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差异,在翻译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

2、时,可采用直译法,“替换”翻译法,意译法等,并注意理解习语中植物的表层意思以及其深层含义。只有有效地传递习语的文化信息,译文才能不失原有韵味,又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关键词:植物;喻义差异;文化信息;习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823(2008)02-0064-04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离不开多姿多彩的植物。植话、宗教、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植物以独特的形态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较大,再加上植物分布的特点和习性唤起了人们无限的美感,使人们产生了情况不

3、一样,英汉植物喻词的意义异多同少。根据种种联想,并借植物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情和抒发理2002年何善芬对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和罗竹风想,因而植物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蕴。由于植物在人的《汉语大词典》中所列的植物喻词的统计,英汉常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英汉习语中经常可以看到植见的植物词有495个;英语植物喻词有172个,而汉物的身影。英汉习语都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形成语中只有44个,英语植物喻词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汉的稳固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和核语植物喻词[1]。由此可见英汉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差异心,最能够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在思维方式和文

4、化较大。方面的特点。植物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在(一)英汉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差异产生的原因长期使用且结构固定的习语中,对习语的理解也依1、历史渊源的差异。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不赖于植物的词义。但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同的地域,各自有着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历及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一植物词在汉英两种史上英国是海上霸主、英联邦的宗主国,在除欧洲以文化中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意义。外的几个大洲都有殖民地。相比而言,英民族有更多一、英汉语中的植物喻义对比的机会接触到各大洲种类繁多的植物,了解更多植词语的喻义包括隐义和借义。词义引

5、申是建立物的习性从而产生不同的词义联想。在相似联想的基础上的,往往由于事物之间具有某2、审美情趣的差异。中西方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种相似性引起。这些相似性容易使人产生联想。联想的审美情趣和心理联系。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由于审的结果是词语有了比喻义、想象义和象征义[1]美情趣的差异,赋予其对事物以不同的文化喻义。英。植物词义的引申产生的基础有:一方面是植物的形态、结语在历史上曾受到过斯堪的纳维亚语、法语、拉丁构、生活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用途等;另一方语、希腊语、德语等的影响,引入外来的植物喻词。英面是民族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民

6、族受到外域文化的影响也比较深,如希腊文化,希[收稿日期]2007-12-11[作者简介]姚建华(1969-)女,江西兴国人,讲师,主要从事英汉语对比翻译及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研究。64伯来文化。而汉民族由于丰富的历史文化及长期的仅在汉语中有联想意义。例如,松树(pine),在中国历史积淀,形成了本民族对某种植物特有的情感与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松树四季常青,常用文化,产生特有的词义,如松竹、松鹤、梧鼠之鸣、椿来比喻高风亮节,坚忍不拔的君子。松树千年不凋,萱并茂等。这种植物词与动物词,植物词与植物词构人们又用它象征长寿,故有“松鹤延年”,

7、“松龄鹤寿”成并列式的复合名词,具有喻义的情况在英语里是等。但在西方文化中,松树只是一种普通的树而已。不多见的。在汉语中,有不少能带给我们积极的心理又如竹子(bamboo),在中国文化中深受文人喜爱,联想或富有审美情趣的语言却未必能引起英美人的历代文人赏竹,咏竹,慕竹之高洁与坚贞,成为历久共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载蓄文化的功能不衰的高雅风格,这使竹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最强。再例如梅花(plumblossom),她斗雪吐艳,凌寒留3、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偏重历史思维、空间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经验

8、综合思维与意向性思维,而西方人偏重超高风亮节。于是中国宋代变产生了松,竹,梅岁寒三前思维、时间思维、理性分析与认知型思维。这种差友的说法[2]。而同样在英语中也不能引起这些联想,异反映在语言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