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pdf

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pdf

ID:52285256

大小:1.8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26

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pdf_第1页
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pdf_第2页
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pdf_第3页
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pdf_第4页
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第2期(第29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22014(Vol.29)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吴斌珍钟笑寒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女性的大学录取率越来越高,已经超过男性。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两性大学录取率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被其他研究者忽略的高考制度变量,发现相对于考前填报的志愿填报制度而言,考后知分填报制度显著地提高了高校录取中的女性比例,这些发现可以从风险偏好的性别差异来解释。此外,高中生师比的提高和女教师比例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大学录取的女性比例,而高中和大学学费上升则显著降低了大学录取的

2、女性比例。关键词:性别差异;大学录取;高考制度;志愿填报制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27、713731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3042)作者简介:吴斌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4);钟笑寒,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DOI:10.13613/j.cnki.qhdz.002224一、引言近十年来,我国女性的大学录取率不断上升。在1999年,大学录取学生中的女性比例仅为39%,但从2007年开始,女性比例已经超过50%。女性状元的比例在1999年为40%,在200

3、9年时达到了57%。这很难由人口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在1987年入学的小学生(即预期在1999年上大学的群体)中,女生比例为46%,到1997年时仅上升到48%(《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历年))。《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13期一篇名为《拯救男孩》的封面文章中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在学业上,中国男孩的成绩与女孩相比,不仅原来的距离在拉近,甚至在更多科目上落后于女孩。在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2008年连续3年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女孩;2000—2008年,重庆市连续9年的19名高考状元中,仅有4名男生;2006年,在复旦大

4、学录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女生2024名,这是复旦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女生约占55%。早在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的女生数量已经超过男生。不仅在中国,很多发达国家同样出现了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学业表现越来越好的现象。早在2003年,美国的《商业周刊》就在一篇名为《新性别鸿沟》的封面文章中指出了该现象。该文的副标题是:“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男生正在沦为从属性别”(BusinessWeek,May26,2003)。文章称:在美国,目前获得文学士学位的总人数中,女性

5、平均占57%,在获得硕士学位的总人数中女性占58%……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波士顿大学和纽约大学,女生和男生的比例为60:40。为了使性别比例达到50:50,属于“常春藤联合会”的多数大学及其他一些精英学校正在秘密采取一些照顾男生的政策。·140·吴斌珍等:高考制度与大学录取率的性别差异严谨的学术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在美国,男女差距在1947年之后开始缩小,到1979年,大学录取人数中女生首次超过男生,之后女生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Breen等,2009)、加拿大(Christofide

6、s等,2010)、新西兰(Callister等,2006)的研究都有类似的发现。①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个现象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虽然学者已经注意到教育上的性别差异在逐渐弱化,且性别差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比如农村地区)或者贫困的家庭,但目前的文献大都仍在讨论如何改变女孩在家庭教育投资中的弱势地位(Brown和Park,2002;Hannum,2005等)。②我们首次利用全国与省际数据详细描述了两性在大学录取上的表现随时间变化。就全国平均来看,女性在大学录取中的比例已超过了男性。另外,通过将大学录取的两性表现差异

7、分解为从小学入学至大学录取各阶段的差异,我们发现,两性在大学录取方面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而不是在之前的各个环节。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新性别鸿沟》援引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的著作(Pol-lock,1999)指出:“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存在着一种越来越违背男孩本性的文化,从而造成男孩的行为异常。”这里的文化,更多地是指向了大学之前的学校教育。孙云晓等(2010)在名为《拯救男孩》的著作中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男孩危机不仅仅是男孩教育的危机,也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危机”。这些说法都

8、对教育制度或社会文化提出了质疑。国外的学术文献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归类,包括: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预期教育回报率提高、就业机会改善(Charles和Luoh,2003);家庭对女性的教育投资增加(Hannum和Kong,2002);学校教育投入变得更有利于女生(Dee,2005);上大学的成本(相对于收入)下降,同时女性对上大学成本更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