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65730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浅析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摘要: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能够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以及教育科研中的重耍成果,以此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及文化探索,激发教育工作的热情。因此,学校档案工作人员要更及时对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进行收集、归档,为学校教师在教学方面查找资料创造一个平台,推动学校教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关键词:教师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利用;管理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指教师个人自进校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参加各类教学比试活动所形成的历史记录,是教学水平及工作能力的主要凭证。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教师业务档案工作
2、是教师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术工作中形成的一项能够反映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业务熟练程度以及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等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的历史材料。教师业务档案能够真实地记录一名教师的学丿力、职称、工作量以及教育教学的效果、科研水平、进修以及奖惩筹细节的基本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是教学管理档案的重要补充工作。多名或者全部教师业务档案就自然地形成了一项重耍的信息源,如人才配置的合理使用工作、科研优势以及社会效益、传统的专业前景以及新兴学科的不足、学历层次以及师资力量等,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的文字依据之一,从客观上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一、原
3、始教师业务资料及材料的收集工作进校时的个人档案,包括毕业学校、参加工作时间、所教课程名程、所教年级;在教学过程中参加各类教学比试,如优秀教案材料、优质课评比材料及获得各类各级的荣誉证书;个人或者几位教师一起共同参加的课题立项申请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学校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正式发表在刊物上的论文、论著。对这些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地鉴定、精选、整理、打印,使Z分门别类而乂自成系统。尤其要注意打印、留存环节,做到登记及时,并且不遗漏、不错登、不重复,整理有序,编号规范,确保万无一失。二、整理及归档工作1.学校档案员平时要及时收集各种教学业务档案档案收集要及时整理、归类,电子档案及时复
4、制到电脑中进行保管,有价值的档案做到不漏收。2•要进行定期的档案整理工作学期结束时,对收集到的资料要分门别类,因为有些教师在教学比试中获得奖项较多,另外还要加上各种荣誉证书等许多档案,如不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就有可能遗失,给个人或学校造成一定损失。所以,在学校有教师参加重大活动之示,耍主动问询有关教师并索取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三、加强《档案法》宣传工作,增强教师的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教师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会给档案工作以有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从1988年初施行至今已有14年,而将《档案法》原则性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便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也已实施多年。对学校的教
5、师业务档案工作而言,首先是加强领导的档案工作意识,在主管领导的相关支持之下,积极地向有关部门教务科、学生科、教研室以及行政各部门宣传《档案法》的重要性,并且把落实抓好档案工作提到议事口程上来。档案工作者也要结合单位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四、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上,严格执行借阅规章制度,耍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借阅档案最好在档案室并有档案管理人员在场,特殊情况需要外借的,要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同意,然后以复印件外借,并在档案借阅簿上登记借阅时间和归还时间。如有学校教师本人需要查阅档案资料的,只需学校档案员在场就可以查找。多年来,教师在评职称、考核方面,需要查阅大量的业绩
6、材料,因为这些都是硬条件,如教学比试优秀成果奖、优质课等级、教坛新秀、获奖论文、班主任年限、各类荣誉证书都是学校评比先进工作者或职称评定的首要条件,这对教师个人來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业务档案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反映量化的第一手资料外,也开始注重评价材料的收集。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能够促进教师评价系统的完善,对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激励作用,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李焰•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完善学校档案管理体系[J]・龙岩师专学报,2002,(04).[2]蔡桂娟,刘新
7、艳•谈高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J]•兰台内外,2009,(03)・[3]赵勇•浅淡中等学校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3).[4]李虹•教师业务档案、专业技术干部业务考绩档案的区别、联系及其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1998,(0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