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52635
大小:540.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5
《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19期农业工程学报V01.28No.191562012年10月TraIl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rofA嘶cultIlralEngineeringOct.2012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杨富亿,(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李秀军,刘兴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摘要:为了探索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该文选取吉林省大安市牛心套堡苇场的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问工程、放流增殖鱼、
2、虾、蟹、退化芦苇植被恢复等措施,构建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于2006~2011年进行了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主要碳汇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达到3364.38k鲋lIn2,比试验前增加了158.20%,年均递增20.89%;试验地年均碳汇能力达到176.42蝇/111112,比试验前增加了256.98%,年均递增35.01%;试验地年均经济效益达到744元/llm2,比试验前增加了215.25%,年均递增25.81%。鱼、虾、蟹的放流增殖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无明显损
3、害,所构建的“苇一鱼.虾.蟹”复合生态结构可作为退化芦苇沼泽湿地的生物碳汇扩增模式和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也可为其他类型湿地实施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利用提供借鉴。关键词:碳,生态,农业,碳汇扩增,碳汇型利用,盐碱化沼泽湿地,松嫩平原doi:lO.3969匀.issn.1002—6819,2012.19.02l中图分类号:F124.5;x174.4;Q94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12)一2卜0156—07杨富亿,李秀军,刘兴土.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J].农业工
4、程学报,2012,28(19):156—162.YangFuyi,Lixiujun,Liuxingtu.usepattemsofec0109icala舒iculturea11dbiologicalcarbonsillkingextensi伽inmarshwetland【J】.1协sactionsofmeChineseSocie够ofA鲥culturalEngineering(T协sactionsofmeCSAE),2012,28(19):156一162.(inChinesewifhEnglishabs扛act)O引言
5、“从大气中移走二氧化碳(C02)、甲烷(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的初生体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为碳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C02)、甲烷(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的初生体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为碳源,,11。3
6、。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都在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源增汇的探索,以适应、减缓所带来的影响;中国也将低碳、绿色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沼泽湿地是内陆天然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泥碳地是沼
7、泽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所储存的碳(C)约占全球陆地碳的20%、土壤碳的35%,相当于大气碳的75%【4堪J;中国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碳的年积累量也达4.67×104t【4J。然而在过去的200年间,排水疏干、农田化利用等导致沼泽湿地退化、消失,全球仅泥碳地收稿日期:2012.02—22修订日期:2012.08.13基金项耳: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0402一1):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者简介:杨富亿(1964一),男,吉林省九台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湿地利用研究。长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300
8、12。Email:yaIIg缸yi@neigae.ac.cn的碳储量就减少了4.1×109t17。9J;农业垦殖使中国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碳汇能力下降60%~85%Il川。由此可见,沼泽湿地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可导致沼泽湿地碳汇能力的下降乃至丧失[111。实施生物碳汇扩增,如通过恢复、重建退化的植被、提升天然沼泽湿地的生物固碳能力、大力发展碳汇型利用模式(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C02浓度的利用模式)等措施,对增强沼泽湿地的碳汇能力将产生积极作用。相关报道国内外尚不多见。本文针对中国沼泽
9、湿地农田化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恶化、碳汇能力下降的现实【12。131,选择松嫩平原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以田间工程措施为基础,运用生物共生原理、增殖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原理,通过放流增殖鱼、虾、蟹、退化植被恢复等措施来发挥水生生物的碳汇功能,构建高生物量、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于2006—20l1年进行了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