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43129
大小:35.6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8
《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碳汇、碳交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低碳经济给四川带来的十大挑战和十大机遇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预计我国将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我省的工业化模式、交通结构、城市交通模式、航空运输、燃煤发电、新能源开发格局、多晶硅太阳能产业、原材料工业、汽车工业和畜牧业发展都将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服务业、铁路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清洁能源、新一代太阳能光伏产业、经济布局优化、工业结构升级、新能源汽车研制、生态农业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又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主题词:分析研究低碳经济综合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政策预判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世
2、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我国将以“低碳化”为目标,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运行体系,预计国家将采取以下宏观调控政策。一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由于可以通过做大分母,即增加GDP总量来降低单位能耗,现有的约束指标难以抑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国家有可能以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或消费增长量取代单位GDP能耗,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约束指标。二是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为在控制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满足旺盛的能源需求,国家必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三是
3、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国家将积极推进水、电、气、成品油等资源价格改革,适时征收环境税和资源税,按照市场导向、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四是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国家将全面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监测体系,为控制碳排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五是积极开展“碳交易”。建立“碳源一碳汇'咬易制度。积极发展国内“碳交易”和参与全球“碳交易”,利用经济杠杆促进碳减排。二、低碳经济给四川带来的十大挑战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政策取向,将对四川的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一)城镇化滞后的工业化模式面临挑战由于体制性障碍,我省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8个百分
4、点以上。城镇化滞后直接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四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6.5%,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0.5%。低能耗和低碳的服务业发展缓慢,显著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面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城镇发展滞后的工业化模式已难以为继。(二)公路运输比重偏高的交通结构面临挑战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耗能大户,约占交通运输业能耗的一半左右。我省公路运输的单位能耗相当于铁路的5倍以上,而我省公路运输占陆地运输全部客货周转量的比重为35.4%,比28.7%的全国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导致“十一五''前期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年均增长高达15
5、.6%。发展低碳经济,使公路运输比重偏高的交通结构面临严峻挑战。(三)过多依赖私家车的城市交通模式面临挑战2007年,我省私人汽车拥有量比2005年增长42.8%O这种严重依赖私家车出行的城市交通模式,不但使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而且显著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过多依赖私家车的城市交通模式亟待改变。(四)航空运输发展面临挑战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持续大幅增加对铁路建设的投资。按照铁道部规划,到2012年将建成北京一成都客运专线,运输时间控制在7小时左右。与此同时,成都一重庆一上海的客运专线也将抓紧建设。相对于乘坐飞机,乘坐高铁
6、动车组整个旅行时间只略多2到3个小时,但更加舒适安全,且价格只有飞机的三分之一左右,势必对国内大中城市间航空运输造成严重冲击。(五)燃煤发电面临挑战煤电属于“高碳''能源,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41%。2008年,四川煤电装机容量为1274.1万千瓦,煤电发电量超过383.2亿千瓦时,是能耗大户和主要的碳排放源。燃煤发电,将受到碳减排的明显约束。(六)以材料设备生产为主的新能源开发格局面临挑战由于风能资源贫乏,以及大部分市州属于日照五类地区,四川新能源开发一直以材料设备制造为主,在自身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明显滞后。面对减少碳排放
7、和弥补能源供求缺口的迫切要求,以材料设备生产为主的新能源开发格局需要重新审视。(七)多晶硅太阳能产业面临挑战多晶硅生产的迅速扩大,是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预计到2010年我省多晶硅产能将达到3.2万吨左右。多晶硅的生产具有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致命弱点,生产1000吨多晶硅,需消耗3亿度电和2600万立方米天然气。同时,产生8000吨具有强腐蚀性的四氯化硅副产物。作为第一代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的多晶硅,难以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A)原材料工业发展面临挑战我省六大高耗能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3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
8、点,消耗了我省近一半的能源。六大高耗能工业中,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外,其余都属于原材料工业。特别是一些小水泥、小化肥和小钢铁仍在继续生产,显著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按照发展低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