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pdf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pdf

ID:52248388

大小:881.3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pdf_第1页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pdf_第2页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pdf_第3页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pdf_第4页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与勘探Vo1.47No.3第47卷第3期2011年5月GEOLOGYANDEXPLORATIONMay,2011构造一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张创,孙卫,杨建鹏,解伟,杨娇,杨希濮4,陈芳萍(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2.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9;3.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南区呆油厂,陕西延安716000;4.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摘要]在对油水接触面形态和油水过渡带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苏北盆地

2、花17断块为例,结合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构造一岩性油藏中油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呆表明,在实际油藏中油水接触面是一个呈波状起伏的面,其在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随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毛管压力增大而抬高;油水过渡带厚度仅与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毛管压力有关,二者相差越大,过渡带厚度越大;构造一岩性油藏产纯油带、油水过渡带的分布并非平行于构造等高线,油水分布除受构造位置控制外,还受由沉积作用所引起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关键词]油水接触面油水过渡带孔隙结构构造一岩性油藏苏北盆地[中图分类号]TE311

3、+P5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5—5331(2011)03—518—06ZhangChuang,SunWei,YangJian-peng,XieWei,YangJiao,YangXi—pu,ChenFang—ping.Microscopicdistributionrulesofoilandwaterinstructural-lithologicreservoirsandprimarycontrol-lingfactors[J].GeologyandExploration,2011,47(3):518-523

4、.将实验室平均毛管压力曲线换算为油藏条件下(Hooper,1991;Pittman,1992;Chawla,eta1.,2006)。毛管压力曲线,进而换算为油柱高度,并将其与相渗然而实际油藏中并不存在油水截然分开的界面,而是曲线上下叠合,以确定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存在一个过渡带,因此油水接触面为残余油饱和度征,是储量计算中圈定含油面积和求取原始含油饱(S。)所对应的高度上的面,即为过渡带底面(图1)。和度的重要方法(杨通佑等,1990;鲁国明等,1995;吕鸣岗等,1996;罗明高等,1999,2000)。但由于其应

5、用的是平均毛管压力曲线,故此得出的是油藏平均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状况,无法借此预测油层平面上不同位置井点的生产状况,进而指导井位部署。本文在分析油水接触面形态与油水过渡带厚度在乎面上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以苏北盆地花17断块为例定量分析了构造一岩性油藏中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并利用生产情况对其进行了验证l油水接触面毛管压力曲线油层横剖面图1油藏油水垂向分布图油水接触面是指油藏在垂直方向上油与水的分Fig.1Verticaldistributionofoil界面,界面以上产纯油,界面以下油水同出或产纯水andwate

6、rinareservoir【收稿日期]2010—09—24.[修订日期]2011一O1-06_[责任编辑]郝情情。[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超低)渗透油田高效增产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与产业化示范”资助(2007BAB17BOO)。[第一作者]张创(1981年一),男,陕西渭南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油气田地质与开发研究。E-mail:zhangchuang530@126.coin。518第3期张创等:构造一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油气藏形成过程是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是浮力)不断克服毛

7、管压力而排驱水达到平衡的过:(8)程,故而油气水分布的现状是驱动力和毛管压力相(8)式可见,在地层水和地层原油密度一定的对平衡的结果(徐守余等,2003;林景哗,2004;唐玮条件下,油藏平面上任意井点的油水接触面在自由等,2005;杨正明等,2006;谢丛姣等,2005;赵靖舟水面以上高度仅为残余油饱和度时的毛管压力等,2006)。显然,沿油水接触面有:(P)的函数,通过相渗曲线得到S。,然后在压汞(P5)R=Hs(p一P。)g(1)曲线上查出其所对应的毛管压力(P),代人(8)。。式中:式即可得到油水接触面在自由水面

8、以上高度。同时(P)为油藏条件下S。=5。时的毛细管压力,可见,油水接触面高度随(P),增大而提高,二者MPa;呈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在实际油藏中油水接触面为油水接触面在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1TI;是一个呈波状起伏的面,在(P)高的位置向上弯P,P。分别为油藏条件下油与水的密度,kg/曲,在(P)低的位置向下弯曲,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