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后赤壁赋-苏轼课件 粤教版.ppt

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后赤壁赋-苏轼课件 粤教版.ppt

ID:52245964

大小:1.00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4-03

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后赤壁赋-苏轼课件 粤教版.ppt_第1页
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后赤壁赋-苏轼课件 粤教版.ppt_第2页
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后赤壁赋-苏轼课件 粤教版.ppt_第3页
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后赤壁赋-苏轼课件 粤教版.ppt_第4页
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后赤壁赋-苏轼课件 粤教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4课 后赤壁赋-苏轼课件 粤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课 后赤壁赋诗海探珠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佳诗品韵清幽书香【赏析】此首为东坡在黄州之作。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给人以无限的联想。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

2、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思考】词作前两句描写了一个什么意境?有何作用?整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第14课 后赤壁赋基础自主学案基础自主学案离开门多久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非”表判断)(2)定语后置曾日月之几何(“几何”修饰“日月”,置于“日月”之后)(3)介词结构后置复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位于动词“游”之后)七、名句默写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八、文学常识《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本篇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这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江流有声,断岸千

4、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提示】短短四句,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2.“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分析动词的运用及效果。【提示】这一段写“我”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见闻感受。“履”“披”“踞”“登”“攀”“俯”这一连串动词写出“我”欲一览秋夜赤壁全景的迫不及待的冲动感和

5、兴奋劲,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著。3.诗人为什么在登山览景后会产生“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的感受?【提示】诗人登山所见景物“巉岩”“蒙茸”“虎豹”“虬龙”“危巢”“幽宫”,色彩是阴暗的,“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营造的是阴森恐怖的氛围。与自然合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4.文章第一段先写黄泥坂夜游,而不直接写游赤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

6、笔不写赤壁之游,文章将时间、地点、人物作了扼要的交代之后,即用彩笔描绘黄泥坂一带的冬夜之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静谧宁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通过主、客、妇三方的对话,写良宵、美酒、贵宾、佳肴四美已具,因此,为夜游赤壁酝酿好了气氛。5.诗人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名师点拨】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这也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

7、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这正是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较为现实的途径的一种表现。6.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名师点拨】这一情节是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结合“鹤”的特性,注重“孤”的意义,寻求“道士”的职业追求,言之成理即可。鹤是实体,梦中的道士如鹤,是作者的积想所致的幻觉。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已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中,与大自然

8、合为一体,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同时有“人生如梦”的感叹。[细剖·深析][楼主]历来对苏轼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的理解众说纷纭,请你根据这两篇文章,谈谈个人的见解。[沙发]“存在决定意识”。面对险恶而凄苦的环境,苏轼的心境是苍凉而落寞的。赤壁三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