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势教案.doc

地形和地势教案.doc

ID:52234998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地形和地势教案.doc_第1页
地形和地势教案.doc_第2页
地形和地势教案.doc_第3页
地形和地势教案.doc_第4页
地形和地势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形和地势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

2、脉名称。 3.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4.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2.初步

3、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指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地形特点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播放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看图片思考各属于哪种地形。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展示自学问题: 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 ?2、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哪些?各种类型的比例怎样?3、山区的发展优势是什么?4、我国主要的山脉及其分布如何要?自学课本,掌握知识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展示点拨课件展示:1、2、3题的结果 。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对照。 .讲解山脉 同地 山脉走向。4.课件展示:“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 指导学生分组读图完成教材26页活动1。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小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分组活动:在教材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并查出我国

5、主要地形区合作研究  研究课题: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 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结合生活实际,从衣 食 隹 及生产物品等方面探究。小组代表展示结果达标反馈第二课时  地势特点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请同学们回忆地形特点,五种类型、主要山脉及走向学生回忆回答。导入整体感知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图”感知我国地势的总特点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自学问题:1、我国地势的总特点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形类型 及主要地形区  自学课本,完成自学问题。 自学展示

6、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中国地形”图。 2.展示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指导学生读图填表格。读图并合作完成表格:  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第三级阶梯    合作研究研究课题: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②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学生完成课堂活动题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达标训练实践活动

7、绘制中国地形图:在空白的中国图中标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标在相应位置。(注意用图例来表示这些地形区及山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处处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恰到好处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目标全面落实,围绕重点、难点展开,利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在讲授四大高原时,我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课前布置学习内容,讨论学习方法,课下同学们选择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再进行交流汇报,互相

8、补充,交流学习到的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