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复习).ppt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复习).ppt

ID:52230924

大小:2.90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4-03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复习).ppt_第1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复习).ppt_第2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复习).ppt_第3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复习).ppt_第4页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复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复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高线地形图(一)0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1.甲地的海拔是多少?2.乙地的海拔是多少?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读图回答1500米500米1000米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海拔:相对高度: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特征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相等数值递变规律等值线的数值变

2、化是有规律的,或递增或递减等高线的特征特征2等高线。坡陡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稀疏山坡度陡,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等高线稀疏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hD3D2D1∠1∠2∠3tg∠=hD坡度的定义实战演练ABCD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A结论: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大,坡度大。2.等高线地形图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叫做等高线。AB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

3、拔相同。2.等高线数值大——数值小——3.等高线分布密集——分布稀疏——海拔高海拔低坡度陡坡度缓山顶山顶鞍部陡崖山顶山谷山谷山脊鞍部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山顶盆地(洼地)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山顶洼地山脊山谷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山脊山脊山谷鞍部一组等高线的中间部分鞍部陡崖(悬崖)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500米,<600米>200米,≤300米相对高度:≥200米,<400米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n-1)×等高距≤h<(n+1

4、)×等高距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陡崖高度的计算山顶300200400山脊200300400400300200山谷鞍部陡崖实战演练:ABCDE读下图,图中断崖顶部E点的海拔高度可能为()A.59米B.99米C.199米D.259米D实战演练M路线较容易.原因是:M处等高线分布稀疏,山体坡度缓.800400山顶山脊山谷鞍部1.图中A点海拔是_____米,B点海拔是_____米;它们之间相对高度是_____米.2.从地形部位看,甲是_____;乙是_____;丙是_____;丁是_____.3.若某游客打算从M、N

5、两条路线登山,哪条路线更容易?为什么?4.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为什么?丙地。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课堂反馈1000800400BAMN甲乙丙丁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40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亮)的地方,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暗)的地方,海拔越低。蓝色——绿色——褐色——黄色——白色——海洋平原高山高原、丘陵或山地雪线以上的部分(2)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02001000海拔(米)高原山地丘陵平原500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度(米)形态特征地面起伏程度大于500高而平小大于500高而陡大小于5

6、00低而缓小小于200低而平小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大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11~14题。1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A.山地B.丘陵C.低缓高原D.平原12.图中陡崖M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A.50米B.90米C.155米D.220米13.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向东C.由东南向西北D.由东向西口诀法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山谷、脊线对山脊”等等。(大山谷、小山脊)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

7、读方法口诀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20m<A<25m10m<B<15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