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梁栽培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梁栽培技术发布时间:2006-2-1621:35作者:木站搜集來源:本站搜集字体:小屮大丨上一篇下一篇丨打印d、青壳洋高梁栽培技术青壳洋高梁是1999年山军神集团合川市酒厂从外地引入我市进行栽培的优质髙梁新品种,它具有产最高、较抗病虫、栽培技术易于学握、出酒率较高等优点,特别适宜我市各大屮小熨酒厂作酿酒用原料。因此,大力推广种植青壳洋高梁具有十分垂要的现实意义。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一、适时播种、培冇壮苗:平坝和丘陵地区以3月中旬播种较好,栽空土、葫豆等杂粮地及预留行可适当早播,前茬为小麦的要适当推迟
2、,以出苗至移栽不超过35?40天为宜。苗床地要求要整地粘细,整平、欠细后毎平方丈用1?1.5两高梁种了,撒匀后盖细土,厚约1厘米,施足清粪水后覆盖好地膜,出苗后及时揭膜,以免烧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最迟播期不要迟于4月底,注意匀苗和补苗,确保苗齐、苗壮。二、适龄移栽、合理密植:苗龄在35?40天,出苗叶数为7?8叶时,抢雨天移栽最好,否则次之。间套作亩植5000株左右较好,净作地亩M600077000株为宜,每窝分开栽双株。三、巫施肥料、加强管理:青壳洋高梁的施肥,丿垃采取有机肥和无机肥配仑施用,即有机肥和经配
3、方后的氮磷钾化学肥料均衡施用。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一般屮等肥力土块,每亩可施化学纯氮4?5公斤(折合成尿索为9?10公斤,或者碳桜25?30公斤),磷素2.5?3公斤(折合成过磷酸钙为20?25公斤),猪粪水200073000公斤。施肥方法以垂施底肥(约占全部用肥最的70%左右)、早施追肥(约占全部用肥最的20%)、拔节前施完全部高梁一身所需肥料。四、及时防治病虫害:高梁虫害主要有苍蝇、呀虫和高梁蝮虫。苍蝇亩用1.5公斤吠喃丹在苗期点心防治;附虫用灭附威或40%的乐果3000倍乳液喷雾防治;穗螟在扬花期间用杀
4、虫双或敌杀死喷雾防治。高梁的病害产要是炭疽病、纹枯病等,匝在预防。如发现病害苗头,高梁就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补救措施为:在发病初期(越早越好)分清具体病情及时用多菌灵、托布津、代森锌等药剂喷雾防治。需注意的是,髙梁严禁使用敌?I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如具它作物使用此类农药时,应绝对避免与高梁接触,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五、及时收获脱粒:青壳洋高梁成熟后应及时收获,收冋后在坝f里脱粒,不要将穗f放在屋里过夜,以减少來年用作种子时增加穗螟危害。其它品种的高梁也有类似的性质,尤需注意。b、湘两优糯粱一号“
5、湘两优糯粱一号”是山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世界上第一个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糯高粱新品种。1991?1998年已在全国18个省(区)示范推广,1998年从重庆市农技站引入我市试验、1999年在我市试验示范,均表现适应性广和明显的增产优势,深受广大农技部门和农民的欢迎。一、特征特性:1.株高150-170厘米,总叶片数16-18叶,茎秆粗壮,株型紧凑,适合密植。2.穗小散,穗长29-31厘米,单穗粒重60-80克,千粒重22-23克。3.生育期:春播110天,夏播100天左右,秋季再生85天,属早熟种。
6、4.耐肥、耐旱、抗倒伏,中抗蛛虫、螟虫和纹枯病。成熟期绿叶数多,不早衰,再生能力强。二、产量、品质、用途:1.产量:春播亩产400?500公斤,高产可达500公斤以上,秋季再生亩产55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650公斤以上,一种两收可达吨粮。2.品质:米质糯性、食味好,籽粒淀粉含量65.85%,脂肪4.64%,蛋白质10.06%,单柠0.29%;孕穗期茎叶内含糖帰9%以上。3.用途:酿造名优曲酒,食品加工,畜禽粒用和青贮饲料。三、适应性:我国各地均适宜种植,特别适合于我国半干旱区、丘陵岗地、缺水易旱型稻IH以及酒
7、粮、畜牧业基地种植。四、栽培要点:1.种植方式:春播?秋季再生“一种两收”。2.播种期:春播3月25日?4月5日播种,秋播于6月底播种育苗。3.播种量:育苗移栽大田亩用种量0.5公斤,直播1.25公斤。4.育苗方法:选择干爽肥活的地块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保证1:10,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播前清水浸种X小时,用稀粪水或清水将床土浇湿透,播后用十爽细碎的土杂肥盖种,厚度以不需种为宜。5.适时移栽:4叶1心带土移栽,强弱苗分开移栽,取苗前将床土浇湿透。移栽后及时浇灌活兑水。6.合理密梢.:株距17厘米,行•距10
8、厘米,毎肉栽(附)苗1株,毎亩移栽或直播留苗850079000株。再生高粱毎荒晤苗1?2株,毎亩留苗13000?14000株。也可栽双株,亩植5000駕。7.施肥量:基肥,亩施35%复混肥50公斤,人畜粪肥150072000公斤;追肥,苗肥1?2次,每次亩施尿素5公斤,拔节肥(9?10叶)亩施尿素3公斤。8•田间管理:地膜覆盖育苗,晴天揭膜降温、浇水、防止烧苗:及时间苗补苗,促弱转强,及时追肥、屮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