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15360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5
《班集体氛围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班集体氛围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凉州区宋家园小学:董茹红一、什么是创新精神创新,是指个人从事的活动和思维,相对于自己或前人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独特、具有突破性的。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勇于抛弃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的精神。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1.社会进步的需要自古以来,一项又一项富于创造精神的发明支撑了人类文明的建立与进步。当今的21世纪,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全新社会,创新更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要想跟上世界的步伐,就必
2、须培养出具有鲜明创新精神和巨大创造潜能的建设人才。2.个人发展的需要只有具备创造精神的人,在未来社会才会不断超越自我。长期以來,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自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甚至使一些学生成了毫无创造力的考试机器,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是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其自身的。创造性是优良的思维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健全人格的良好特征之一。多年研
3、究表明,有创造力的孩子好思考、不盲从、富于想象、依赖性小、爱自主学习、尝试困难工作、追求个人独立。毫无疑问,这样的孩子在将来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获得个人发展。三、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系一个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受到先天、后天、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特别是班集体的影响作用尤为突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孩子头脑中的创造力,如同一颗在沉睡中等待萌发的种子。
4、班集体就是让这颗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幼苗的土壤,而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就是土壤的养料。幼苗要想长得茁壮,养料必须适合,必须充足。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会为学生口主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促使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四、良好的班集体氛围的特征1.班集体具有民主氛围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或对班级事务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实行民主型管理,鼓励学生发表口己独创性的见解。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2.人际关系团结、和谐,提倡宽容尊重不同的意见,保护每个人的自尊心、进取心,承认失败的价值。班集体屮的成员,对勇于提出新颖见
5、解的学生,应该持欣赏、鼓励的态度,而不应嘲讽、挖苦、起哄;对口己不赞同的见解,在尊重的基础上提出有理有据、对事不对人的反对意见。把善于提出奇思妙想的学生,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而不是无动于衷,认为积极大胆的设想和见解与自己无关。1.班集中具有浓厚的竞争意识竞争可以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有些学生之所以充满智慧,新观点、新思路层岀不穷,就是因为渴望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竞争成为创新的动力。同在一种生活环境下,有些学生则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他们懒于思考,也不喜欢竞争,“创新”二字与他们无缘。所以,班集体中浓厚的竞争意识是良好的班集体氛围的特征之一。五
6、、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师生关系由简单给予、被动接受转变为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消除代沟,能使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地交流,能促进师生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展示创新本领。同时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形成适宜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保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主动创造性,敢于说“不”,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在课堂上应做到这样几个允许: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不同的意见允许捉出,不同的见解允
7、许争论。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错误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新颖见解。创造性研究专家托兰斯于是1965年就指出,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应当遵守的原则,第一是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第二是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学生发表了好的见解,自然会受到充分的肯定。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创造性思维往往和谬误联系在一起。教师应该抓住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肯定他们求异求新的勇气,而不应简单否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展示创新思维提供时空教师在教学屮要留给学
8、生广泛、深入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另外,对于课堂上长篇大论发表个人见解的学生,教师如果认为他们耽误了大量的教学吋间而不耐烦地打断,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我认为,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简洁地发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