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11664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关于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耍: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素描在选材和手法上比原来更大胆,思路更开阔,各种素描材质技法的混合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已表现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本文先是从以线为主和线面结合两方面叙述了素描的表现形式,接着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五点学习素描的基础方法,最后提出了在索描教学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希望可以为其他美术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素描教学的拙见。关键词:索描;美术;教学;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253-01X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材料自身运用所产生的
2、一些肌理、笔触和偶然的意外效果,使本来可能单纯的索描富于变化,这种对材料运用所产生的巧合偶然效果,正是我们苦苦寻求的。”素描的表现材料除了铅笔、钢笔、炭笔和彩色笔外,还有在我国很少见到的散基那、谢彼亚、石墨、乌墨褐等,甚至水彩和油画单色颜料都可以作为素描的材质。在素描学习中,我们经常不知不觉地运用各种纸材质来表现素描,材质不同表现出的肌理感受也不同。索描的表现形式一为线条造型,主要通过线条的变化來表现对象;二为明暗造型,主要通过明暗调子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物体都有反光、明暗交界线、暗面、灰面和亮面等,也会有表现在结构上的许多微妙之处
3、。“索描各有其形体结构、空间和质量感等。如果离开了准确的形体结构,则线条的粗细、浓淡、轻重、虚实,明暗等空间层次的相互关系也就无从依附了。1.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用线來表现物体形象,这也是所有画家本能的索描意识,宗白华先生曾说:“抽象线条无物亦无心,但其婉转、曲折、匀整能够描述万物形态。”的确,线这一绘画语言不仅可以表现物体的形体轮廓,还可以表现质感和肌理、空间和光线、解剖和透视等,同时线的长短、粗细、深浅还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内涵。以线为主的人物速写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以线作画,另一种是以线为基础。以线条为主的人物速写,
4、有时也并不完全排斥点和面。有些学生常喜欢用一些肌理中的点来活跃画面,用一些血来辅助形体。2•线面结合的表现形式线面结合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在线造型的基础上增加体面的因素,它不仅保留了线条造型的肯定、鲜明、生动的特点,还可以使画面看起來更厚重,更深人细致。这种手法常见于时间相对较长的速写,如人物头像、半身像及全身像的速写。例如:当速写人物时,头部至全身及所有的衣纹、轮廓都可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来描绘,面部明暗交界线及人体各个关节部位,则可以用线面结合的方法来加以皴擦与描绘[1]。虽然索描用材比较简单,只要拿起铅笔就能在纸上进行作画。尽管如此
5、,想耍画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正确运用和处理媒介在索描中的关系与作用,媒介既是绘画的工具材料,又是表现绘画肌理的语言,同时,也是表达画面强有力的手段。不管是传统素描还是当代的精细素描,肌理所带来的视觉刺激和灵感的创造性流露,已成为素描学习的广泛形式。二、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基本方法学习索描,可以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与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有极大好处。要想学好素描,学生必须重视基础,脚踏实地去练习,“多看”、“多想”、“多问”、“多画”和“多记”。“多看”是指学生们不断欣赏古今中外的素描作品,在看中学,在
6、看中增长知识,从看中借鉴习作风格。对自己的习作也要多看,用心去看。尝试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习作,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有意识的转换角度是看的一种方法。“多想”是指用脑子思考,善于用辩证思想去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素描的科学规律与方法。当看了别人的习作,再对比一下自己的习作,想想有什么差距,多思索,理解越深刻越好,对表现对象有更深刻理解后,索描技法也随之越来越娴熟。“多问”,就是要虚心向长辈求教。虚心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就像达•芬奇说的:“饱满的稻穗总是低着头向着大地,而越是空的稻穗却要骄傲地抬着头。”“多画”,勤画素描、慢写、快写
7、、默写和想象画等。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多记”,就是要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既耍长期积累形象,又要坚持随时随地地默写形象。只有口积月累地下功夫,才能达到灵感招之即来、落笔生辉的自由境地。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起着重耍的作用。素描基础如何,直接关系到美术学习能否深入进行。素描能使学生快速、敏锐、简练和概括地把握对象,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同时,索描能为学生的创作收集大量的索材。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丰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其实,好的素描本身就是完美的作品。三、高中
8、美术素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过去,在我校的素描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问题:第一,作画时学生缺乏正确的观察;第二,作画时学生缺乏真实的情感,缺乏主观感受与情绪,画面中没有自我,没有把写生对象同艺术创作联系起來;第三,由于过于概念化、逻辑化,学生作品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