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防治.ppt

丙型肝炎的防治.ppt

ID:52210320

大小:219.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4-02

丙型肝炎的防治.ppt_第1页
丙型肝炎的防治.ppt_第2页
丙型肝炎的防治.ppt_第3页
丙型肝炎的防治.ppt_第4页
丙型肝炎的防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丙型肝炎的防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丙型肝炎的防治慢性丙肝感染是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和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推广,终末期丙肝越发引起了关注。丙肝病毒最早于1989年在一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被鉴定出来的。在过去的20多年里,随着体外HCV复制子系统,HCV假病毒系统(HCVPP)及HCV感染性细胞模型(HCVCC)的构建和完善,使得对HCV病原学上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入了。病原学HCV是黄病毒科中嗜肝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为单股正链RNA病毒。HCV对有机溶剂和一般化学消毒剂均敏感。10%--20%的氯仿溶液可杀灭,100

2、℃5分钟或60℃10小时,高压蒸汽和甲醛熏蒸等可灭活。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鉴定出6种主要基因型和50多种亚型。流行病学丙肝感染呈全球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原因。HCV全球流行率为3%,大约有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病例约为3.5万例。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各地区间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高于南方,东北地区的阳性率为4.6%。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男女间无明显差异。HCV基因型分布亦有地域差异。中国大陆以1b型为主,其次是2a和

3、2b型,香港地区6a型占第二位,广东地区6a型有增多趋势。而重庆地区HCV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丙肝的传播途径一、血液传播:是HCV主要传播途径(一)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二)经血液透析传播(三)经静脉吸毒传播(四)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二、性传播三、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左右。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分娩方式及生后母乳喂养对病毒的传播尚无定论。但对于有症状或肝功异常、伴HCVRNA阳性者,不提倡母乳喂养有10%--30%的始终不能明确

4、其感染来源,接吻、拥抱、咳嗽、喷嚏、饮食、饮水、共用餐具、水杯、无皮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丙型肝炎的自然史一、急性HCV感染:暴露于HCV后1—3周,在感染者外周血即可检测到HCVRNA,但在急性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的患者抗-HCV阳性,3个月后约90%的患者抗-HCV阳转。二、慢性HCV感染HCV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急性HCV感染慢性化率高达55%--85%。慢性HCV感染者很难自发清除病毒,慢性丙肝起病较为隐匿,少有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为患其他疾病

5、时做检查或健康体检时发现。慢性HCV感染,在未来10—20年发生肝脏相关性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较小。研究认为慢性丙肝在1—13年进展至肝硬化的发生率为0.6%,14年以上为2.3%,经过25—30年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为5%--25%。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2%和15.29%,代偿良好的丙肝肝硬化患者10年生存率为80%,但发展至失代偿肝病的危险率为4.0%/年,10年以上者为30%,如出现肝功失代偿,死亡率为13%/年,其10年生存率仅为25%。HCV相关性肝硬化发生肝细胞癌为每年1

6、.4%--6.9%,输血后丙肝患者的HCC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为HCC,则死亡率为86%/年,因些对于HC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应尽早监测,尽早发现HCC。慢性HCV感染的临床转归与年龄、性别、体重、种族、遗传易感性、HCVRNA水平、基因型等有关。感染后20年,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发生率为2%--4%,中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一般人群为10%--15%,40岁以下人群及女性感染后自发清除病毒率较高,感染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及合并感染HIV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促进疾病的进展。。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7、嗜酒(50g/日以上)、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高铁载量、合并血吸虫感染、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的有毒物质等可促进疾病进展。HCV相关的HCC发生率在感染30年后为1%--3%,上述促进因素以及糖尿病等均可促进HCC发生丙型肝炎的诊断一、急性丙肝的诊断1、流行病学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中度升高,抗-HCV和HCVRNA阳性,HCV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RNA持续阳性者。有上述1+2+3或2+3可诊断。二、慢性丙肝的诊断1、诊断依据:感染大于6个月或发病

8、日期不明,虽无肝炎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对于ALT持续升高或有危险因素(在1990年以前输过血,有毒品注射史)时应怀疑慢性丙肝的诊断。2、病变程度判定:主要依据病理诊断,按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和分期。轻度:G1—2、S0—2;中度:G3、S1—3;重度:G4、S2—4。HCV感染极少引起重症,重叠HIV、HBV,过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