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ppt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ppt

ID:52165089

大小:190.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1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ppt_第1页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ppt_第2页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ppt_第3页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ppt_第4页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到”义动词“上”、“下”的隐喻基础刘苹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问题上、下——到(1)a.上馆子/上厨房b.下馆子/下厨房(2)a.上北京b.上江南*(3)a.上街(去)/上厕所(去)b.下街(去)/下厕所(去)*词典释义上: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他上哪儿去了?下: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现代汉语词典》上:由低处到高处,由一处到另一处。可带“了”。可带处所宾语或施事宾语。我刚才上楼去了/上了车才想起忘了带件毛衣/车到下一站又上了几个人。下:进入(处所)。可带“了、过”。必带处所宾语。师长下连队去

2、了/厂长下车间了/赵师傅下乡去了。——《现代汉语八百词》词的谓词性义项晚于体词性义项方位词“上”和“下”:上:1)位置高。上有老,下有小/朝上看。……下:1)位置低。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往上看。……第一个义项起主导作用,而且所谓“上”、“下”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从字形来看,两者都有一长横上长横上方的一竖一短横,示意位置高的部分下长横下方的一竖一点,示意位置低的部分。方位词“上”动词“上”方位词“下”动词“下”两者之间有关联,但是关联以及关联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隐喻理据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以及语言发展不成熟,人类在发展

3、的初期只能凭借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事物来认识、体验和表达其他陌生的、未知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人类心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基于人的身体特征(身体化特征)(Lakoff,1987)“隐喻的本质是根据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Lakoff&Johnson1980:5-6)隐喻的过程是通过不同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来完成的(Lakoff&Turn,1989)“上”、“下”的动词义是由于其将体词义(源域)映射到不同的空间(目标域)而得到的“到”义动词“上”、“下”因为相应的方位词意义的差别而对作为其处所宾语的词有了要求映射过程以从方位概念的

4、“下”(源域)到“下江南”中的“下”(目标域)的映射为例:(一)空位映射。在某一具体封闭空间中的参照位置或参照物(通常是人所处的位置或人)施动者所在的地方(参照位置,在江南以北)以及相对位置较低的部分地域位置靠南的江南。(二)关系映射。两个空位的高度的相对性关系施动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纬度大小的相对性关系。(三)特征映射。两个空位之间存在着距离在下江南的过程中,施动者从所在的地方到江南有一段距离(四)知识映射。施动者需要通过不同的交通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程才能从所处的位置到达江南从参照位置到相对位置较低的部分需要通过一定的力的作用

5、,下降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映射过程类型在“上”、“下”语义发展的空间隐喻中,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主要是空位映射和关系映射)的不同,构成了表“到”义的“上”、“下”与其宾语的不同搭配类型。(一)动作去往的目的地(O)不同,搭配不同1.O所处的地理位置2.O所处的社会地位(二)动作主体S与其去往的目的地O的地位的相对高低(三)“上……(去)”可以纯表方向,就等于“到……去”,这是由于人去某地通常是面向目的地而极少背对着前进的方向,而在人类认知思维中,面向即为“上”。且这个目的地通常是有一定范围的。“上馆子”——“上江南”(1)

6、O与S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相对高度:O在高处则用“上”,反之用“下”。(2)中国的地理特点: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根据“高为上”,“低为下”的原则,西、北为上方,东、南为下方。(3)河流流向:若O比S的所在地更靠近源头,则用“上O”表示“到O去”,反之用“下O”。(1)O所处的政治地位的高低,行政层级(2)O所处的经济地位的高低(3)O所处的文化地位的高低(优劣、褒贬、好坏)“上+O+(去)”的语义构成:a.上+O+(去)=“到+O+去”。b.上+O+(去)=“到+O+去”+上1。c.上+O+(去)=“到+O+去”+上2。d.上+O+(

7、去)=“到+O+去”+(上1+上2)。“下+O+(去)”的语义构成情况:a.下+O+(去)=“到+O+去”+下1。b.下+O+(去)=“到+O+去”+下2。c.下+O+(去)=“到+O+去”+(下1+下2)。应用1.汉语教学2.信息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