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2586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研究【摘要】我国现如今农村的土地政策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自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他们对今天的土地政策的形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键词】土地政策;农村;历史变革1引言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主要受制于国家的干预,而这种干预随着农民自主意识和集体力量的增强以及政府权威的相对下降而有所减弱,逐渐从国家一手安排的强权控制演化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政策变迁从本质上是政策维持费用与变革收益变动的结果。而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政策正处于转型期,土地的供给秩序、方式及规模均比较混乱,现已已构成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一
2、大瓶颈。所以此时通过对土地政策变革历史的分析研究,或许会有助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2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轨迹2.1土地政策历史变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已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将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变革实现了农村土地的农民私有经营。这次所谓的“土改”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4600多万公顷土地,从而废除了几千年来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次变革是通过迅速的农业合作化,即由互助组到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社,再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次变革很快又在1985年开始搞
3、“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运动。以公社作为基本生产和分配单位、无偿平调各生产队的劳动力、生产资料、资金及其他物资,全部自留地和社员家庭副业转归公社所有;变革中采用办集体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伙食供给制,等等。其实质其实是对农民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一种剥夺。第三次变革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直到1986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在《民法通则》得到了确认,1993年,中央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又提出:“在原来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被称作我国农村的第二轮土地承包)。2003年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给予了
4、充分的财产权利保护,这次变革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合同权向物质权的转化。第四次变革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土地承包权流转的实验。各地的变革方式各不相同,包括农地使用权入股、荒地使用权拍卖、规模经营等,主要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平均分配和对土地流动权诸多限制,造成对农业产出率的提高形成规模与技术瓶颈的进一步发展。但这种变革在“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原则下,有多大的创新空间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2.2土地政策变革的理论解释2.2.1从制度费用角度的解释国家只有在制度维持费用远大于其收益的状况下,才不会顾忌既有权利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连贯性以及对原政策制定人权威甚至国家合法性的不
5、利影响,被迫做出经济政策的改弦更张,进行适度的制度变革。在1952年至1982年期间,国家控制农村的费用增长明显快于收益增长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在1957~1961年间,由于大跃进造成农业大歉收和严重饥荒,导致随后国家不得不在农村经济政策上做出调整,尤其是承认了家庭副业的合法地位和确立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前者是防止饥荒重演的阀门,后者是农民反对共产风与国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框架之间的调和物。第二个发生在1972~1981年期间,由于农村长期贫困尤其是落后地区改变制度的迫切需求,与文革之后国家希望以政策的退步换取农民政治支持的愿望基本一致,促成了包产到户和土地承包制的迅速
6、推广,农村经济的潜力得到空前释放。2.2.2基于博弈论的解释1949年后国家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干预,是政权内卷化的表现。政治内卷化必然出现基层社会的经纪体制,通过经纪体制的推行,国家权力深入到乡村社会,对乡村社会的剥削日益加重,但同时经纪体制的存在致使国家提取的租金不能大幅增长,即社会整体经济绩效低下。比如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地区(尤其乡镇企业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政府和乡村干部的经纪行为,使得税费超过农民预期净收益,从而引起农民弃地进城。内卷化的制度安排必然导致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的模式。由于制度安排
7、也是利益主体博弈的产物,因此,随着国家纯粹凭自身利益一手把持产权安排时代的结束,产权制度必将追随并体现国家与社会之间力量和地位格局的改变。2.2.3基于产权合约的解释发生与中国农村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包产到户制度变迁,是各个村庄根据当时所面对的政策环境及各自的资源禀赋特征所进行的一次重构土地资源产权合约的集体行动。自此支配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迁的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土地所有制构造的控制与利益格局的支配,让位于社区结构(包括各个利益主体的实际力量和利益)的影响。农村社区经济结构差异的拉大以及社区整合能力的强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