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

ID:52124640

大小:281.84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4-01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_第1页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_第2页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_第3页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_第4页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史之两汉文学批评.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两汉文学批评学术背景文学与学术分开1、“学”指学术,“文”指文学;或“文学”指学术,“文章”指称文学。2、文学概念渐趋净化,文学创作与批评趋向独立。经学盛行1、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2、今文经学谶纬化,古文经学繁琐化3、“郑学”:破除今、古文经学界限王充公元178年,汉灵帝/鸿都门学第一节司马迁的文学批评思想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前145—前87或前90)1、师从孔安国学《尚书》,师从董仲舒学《春秋》2、前104年开始写《太史公书》3、前99年,遭受宫刑4、前91年完成《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实录”精神班固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

2、实录。”“发愤著书”说(一)“发愤”的语源《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论语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屈原:“发愤以抒情。”(《九章·惜诵》)刘安:“夫歌者乐之徵也,哭者悲之效也,愤于中则应于外,故在所以感。”(《淮南子·修务训》)(二)“发愤著书”说的提出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

3、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太史公自序》)(三)理论内涵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强烈情感与深广忧愤的产物。作家对时代的兴衰、社会的不平与自我的遭遇特别敏感,其理想与现实形成深刻的矛盾,因“不得通其道”而“意有所郁结”,于是升华为艺术的形式加以抒发和表现。(四)对后世的影响刘勰的“志思蓄愤”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李贽的“泄愤”说(五)思考题:结合中国文学史,谈谈你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解。第二节汉代的《楚辞》批评一、西汉的楚辞批评武帝之前,黄老思想占统治地位儒道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学创作受《楚辞》影响很深(一)贾谊《吊屈原

4、赋》1、充分肯定屈原的人品2、对其以死抗争的做法表示不满。(二)刘安《离骚传·叙》1、《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怨刺”传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2、赞扬屈原高洁的人格。“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肯定《离骚》的艺术成就。“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突出《离骚》“怨”的特点离骚者,犹离忧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批评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缺少其师敢于“直谏”的精神二、东

5、汉的楚辞批评(一)扬雄(前53—18)倡导原道、征圣、宗经模仿《论语》著《法言》,模仿《周易》著《太玄》1、其人生态度不合儒家明哲保身的原则。2、其作品过于浪漫不合儒家经典。(1)“过以浮”;(2)“蹈云天3、对其遭遇寄以深切同情4、认为屈赋在整体上合乎儒家原则。“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二)班固(32—92)今文经学家,思想带有东汉儒学谶纬神学的色彩《白虎通义》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

6、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在人生准则上,批评其不知明哲保身。在文学内容上,批评其数责统治者。在文学形式上,批评其浪漫色彩。在艺术风格上,批评其不合“中和”之美。三、王逸的楚辞批评《楚辞章句》,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充分肯定屈原的人生态度。内容上,屈赋合乎儒家“五经”的宗旨。“《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艺术上,屈赋与《诗经》相一致,所谓“依《诗》取兴,引类譬喻”。以经解《骚》,有着强烈的用世目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汉代经学穿凿附会的弊病。思考题评述两汉时期的楚辞批评。第三节《毛诗序》的文学批评思想解题四家诗齐国辕固生,鲁国申培公,燕国韩婴,赵国毛苌“郑笺”毛

7、诗序(诗大序)每篇题下皆有“小序”,为每首诗的“题解”毛诗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较长序言小序:“《关雎》,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大序:“风,风也”至篇末全书的总序,总论诗的性质、作用、体裁、手法等等。(一)诗歌艺术的本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论述,从理论上确立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表现传统。1、“情”与“志”《孟子·公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荀子·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