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技术.pdf

浅析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技术.pdf

ID:52118663

大小:120.65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3

浅析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技术.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浅析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技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技术■张志■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2167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地的大兴土木,然而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裂缝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裂缝带来了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是当代建筑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我们有必要对混凝土构件中出现的裂缝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关奠词:混凝土裂缝原因措施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1.1设计的原因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

2、裂缝(如墙板、楼板)。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菏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各种施工缝设置不当,将会产生裂缝。1.2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的原因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问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过大的水灰比,亦或是采用的砂粉过少,也会使得混凝土结构有裂缝出现。当使用相同强度或相同等级的水泥时,水灰比就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在水泥水化以后,

3、混凝土中便会有多余水分的残留,蒸发后或者形成多余水泡。进而会导致气孔的产生,因而产生裂缝。混凝土外加剂、掺和辩选择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1.3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原因而异,比较典型的和容易出现的情况如下:(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2)拌和不均匀

4、,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拌和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易产生裂缝。(3)连续浇筑时间过长,接茬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4)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大。(5)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6)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7)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8)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混凝土较大的收缩,产生龟裂裂缝或疏松裂缝,致使混凝土微观裂缝迅速扩展,形成宏观裂缝。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

5、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只适用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据有这种条件。但是必须注意到,现场混凝土养护越接近标准条件,混凝土开裂可能性就越小。1。4外界原因造成的使用因素(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2)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3)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4)意外事件,火灾、轻度绝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5)使用中短期或长期超载。(6)结构构件各区域温度、湿度差异过大。1.5温度变形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会

6、放出很多的热量,而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内部散热较慢。聚集在水泥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散发,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有时内外温差可达30—70度,这样就形成较大的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土养护的时间较短,抗拉强度很低,如果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产生较早,多呈不规则状态,深度较浅。这样就造成了表面容易产生集中应力,毖促使裂缝进一步扩大。裂缝通常走向无一定规律,大面积裂缝纵横交错,梁板类尺寸较大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或贯穿类的温度裂缝多平行于裂缝或者接近平行,高温引起的混凝

7、±裂缝,通常是中闻楹,两头小,而冷缩裂缝无此规律。2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旃2.1设计中的‘抗1与‘放’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酊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贝1j。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科。2.2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