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88109
大小:276.84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3-31
《《文言文小翻译》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文帝孝母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文帝孝母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释文:西汉时代的汉文帝名恒,是高祖刘邦的三儿子,没有正式继位,最初被父亲封为代王。文帝奉养母亲薄太后,从不怠慢。母亲有一次患病竟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伺候竟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
2、,如非亲口尝试,不敢拿于母亲服用。文帝孝顺母亲的声名,传遍天下,人人赞扬。2、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晋书·符融传》)翻译划横线的两句话。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②盖/以/贼/善若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
3、贼也。[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
4、,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3、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苔,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翻译划横线的三句话。志名词1本义:志气,意愿2.记事的文章如:风土志;志乘3.心情。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4.神志。罔兮不乐,怅然失
5、志。《神女赋》5.通“帜”。旗帜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6.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动词1.有志;立志;专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2.记着。博闻彊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记载,记录。《齐谐》者,志怪者也。4.叙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5.记录。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6.做记号。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汤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
6、禁在麦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4、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7、。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
8、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5、宋人得玉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15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