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

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

ID:5208525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_第1页
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_第2页
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_第3页
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_第4页
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3年度安徽省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与创新精神培养安徽省滁州中学唐宗标现代人才观要求,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才能在社会的浪尖上纵横驰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对创新精神重要性的日益了解和重视,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纷纷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具体情况、特点,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行了许多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

2、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做起: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师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要始终把握时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观,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目光始终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1、终身学习观。任何一种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拓展知识,增长见识,充实自己,提高素质,并且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

3、效途径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创造型教师——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我们教师要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学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质;要写“下水作文”,给学生引路;要学会读书,勤于读书,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这些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2、学生观。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语文,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5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信心、

4、怀疑精神;帮助学生养成独立钻研的习惯和提高自学探索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说“不”。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人格:独立性、勇气、好奇心和进取心,特别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热烈的情感,创新的激情,顽强的意志,优良的个性等,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现自我。教师要和学生合作,共同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创造充分自由、大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必要的选择,而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儿童、学生的眼光看待儿童、学生,容忍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让他们体验失败,从而达到让他们追求探索的目的。3、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育与整个社会紧密

5、相关。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使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教师还可利用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密不可分的特点、性质,通过规范的语文训练,将生活经验积累与语文学习相结合,训练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速度和质量。4、教学质量观和效益观。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高效益的教学?过去是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而现在应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教育

6、的最大价值就像挖掘宝藏一样,将藏在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或者说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由联想的空间和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联想、想象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方法的能力,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全力培养创新精神。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主要阵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训练等方面考虑,全方位、全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创新精神。5在备课时,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

7、精神作为教学目标,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找准“创新点”,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指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结合起来,做到两全其美。并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点”,向写作迁移,向课外延伸,向生活拓展,让学生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创新精神,成为探索知识和驾驭知识的主人。例如在《石钟山记》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到苏轼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想,并鼓励他们举例谈谈对此的认识。他们举了魔术、磁场等现象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作《也谈“目见耳闻”》。这样长期坚持训练,何愁学生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