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编制》PPT课件.ppt

《体育课程的编制》PPT课件.ppt

ID:52070473

大小:1.67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3-31

《体育课程的编制》PPT课件.ppt_第1页
《体育课程的编制》PPT课件.ppt_第2页
《体育课程的编制》PPT课件.ppt_第3页
《体育课程的编制》PPT课件.ppt_第4页
《体育课程的编制》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育课程的编制》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体育课程的编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和编制时应考虑的因素;体育课程编制与体育课程设计的区别;了解学科本位、学生本位、社会本位和综合等编制模式的特点和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向;正确认识与把握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编制的理念与设计思路。范例:在高二年级的垒球课上,因为该项目专项技术要求比较高,基本功必须扎实。当宣布本课主要内容是传接球时(基本功),有部分同学开始议论:“都练了好几堂课了,还是这些,真没意思”。这时我稍加停顿,同学们静了下来,这时我说:“我知道,学们在传接球练习时,大部分时间花在捡球上,我们这一节课改变一下我们的练习方式。”同学们

2、都用很新奇的眼光望着我。“我们做一个接力赛,看哪一组传接球得快。”这时气氛马上高涨起来,齐声说:“好”。 准备活动完成后,全班共32人,分成4组,每组8人,每组人间隔15米,站成一条直线,由排头至排尾依次反复传接球6次。规定传接球失误由下一个同学补漏,接球后再继续传,教师作为裁判员监督练习情况,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做出裁决。 在接力赛中,同学们积极配合,相素补漏,并且较好的完成传球动作。练习中比较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各组竞争相当激烈。效果: 课后同学们都说这一堂课上的很有兴趣,不仅在技术方面都有所提高,传接球次数明显增多。在酷暑下,斗志还是那么高昂,同时同学们团结力加强了,个人

3、的责任心提高了。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编制影响因素和过程一、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一)社会需求什么是社会需求: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不同的时期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二)体育学科因素:考虑学科的发展趋势,发展动向,编制更可靠、更科学。(三)学生自身因素:有年龄、性别、个体差异等二、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 (一)体育课程规划阶段1、首先,体育课程编制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我国的学校体育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据此制定体育课程计划。2、其次,制定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规划阶段的重要工作是体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制定体育课程标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研究体育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结

4、构、体系,确定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有关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2)要研究学生学习体育学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特点,探寻体育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结合的最佳方式。(3)根据培养目标,分析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关途径和方法,摆正体育学科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地位。(4)研究与体育学科有关的学生体育学习活动方式,把教与育学辨证地统一起来。(5)探求体育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3、编写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是使学乍掌握体育概念、原理和法则等所必需的事实、现象和素材,是学生发展的媒介。(二)体育课程实施阶段p62(三)体育课程评价阶段1、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2、体育教

5、师的教学评价3、体育课程建设评价.整个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体育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既然体育课程评价的实施最终要落到施教和受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身上,就应该项在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上都应有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 (2)采用持续性多次考核办法。 (3)制定客观、公正、合理并且易于操作的进步幅度评价标准。第二节 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一、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以竞技运动体系内容作为教材内容;学习多种运动技术;掌握多种运动技能;甚至企图成为体育专门人才。二、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各种各样的运动技术、

6、战术、训练方法作为主要内容,掌握“三基”.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体能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三、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采用期终几个项目的测试手段来给学生定成绩;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第三节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一、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学生在自由、机会均等、开心、自主条件下学习与掌握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发展个性、培养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二、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选项课程的学习、素质练习等三、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重视过程与主观评价;以进步幅度为导向;关注学生的成长;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多元评价。第四节社会本位体育

7、课程模式一、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竞争与合作;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责任心;遵守规则等素质。二、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一些集体性项目;磨难内容;野外生存等三、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评价采用学生本位评价模式进行,可侧重与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内容。第五节 综合体育课程模式一、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第一,有效掌握体育学科知识,建立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学科领域各分支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相近学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